摩肩接踵的车站、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疲于奔命的游客,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黄金周,大家凭以往的经验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旅游度假时所能享受到的“待遇”。
黄金周的尴尬首先在于行路难。要旅游当然离不开交通工具。去年“十一”期间,全国乘车出行的人达到3.2亿,相当于几个国家的人口来个大搬家。旅游热线的机场、车站、码头无不人满为患,车票难买,路途艰辛,没有充足的吃苦耐劳精神,最好不要外出。
那些有幸如期到了旅游目的地的人能否尽兴而归同样是个问题。由于国内的旅游热线就那么十几条,大家的目标又十分集中,有点名气的风景胜地和文物古迹公园在黄金周里几乎全部“超载”。拿首都北京来说,去年国庆节期间接待的游客就达400多万人,各大公园卖出门票500多万张,其旅游市场的火暴程度可想而知。
假日经济红火,高兴的不仅是旅游景点和交通运输业,饭店、餐饮、商店等与旅游沾点边的行业都能有所收获,所以它们无不期盼着黄金周早点儿到来。然而,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花钱费力地外出游玩本来是为了享受长假期,可实际上却往往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看看每次黄金周过后有关部门公布的投诉就知道,旅游市场兴旺的背后问题也有不少。
于是有人建议改革目前的节日长假制度,实行带薪休假,以分散人流,减轻黄金周集中休假给旅游市场造成的过大压力。的确,对于我们这个人口本来就太过拥挤的国家来说,任何形式的集中消费都会令人感到难以承受。更何况我们的旅游业和服务业都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过分的压力只会让这一领域畸形发展。
不过,即使实行了带薪休假,或者干脆取消黄金周,也不一定就能够完全解决我国旅游市场所存在的矛盾和难题。因为从根本上说,旅游服务业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才是黄金周处境尴尬的真正原因。道理很简单,倘若旅游资源比较充足,交通运输又很方便,消费者有比较充分和自由的选择机会,谁还会吃苦费劲地往人多的地方挤呢。
要分散人流,最有效的办法无非是多设几处可供浏览和休闲的地方。要知道,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早已超出了单纯观光的范围,而更多的是所谓休闲,即让疲累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恢复。要适应这一旅游消费的变化,光靠老祖宗留下的那点名胜古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在创造更多优美环境和良好设施方面下功夫。
遗憾的是,不少地方至今尚未认清这一点,只看到黄金周带来的短期效益,很少在开拓旅游资源方面动脑筋,最多只会在原有的名胜古迹身上“挖掘潜力”,比如设法通过上调门票价格来增加收入等等,如此做法对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没什么益处的。
当然,要化解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也不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所能全部承担得了的。实际上,旅游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概念,需要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全盘考虑。那种指望通过实行一两项改革措施就能缓解黄金周尴尬的想法,很可能是按倒葫芦浮起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