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志国
河北品牌“身陷重围”
“抢注、仿冒这样的不法行为对一个企业和品牌的影响非常大,对知名品牌来说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在4月21日召开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座谈会上,省内知名企业珍极、三鹿
、露露、博深等发出呼吁,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近几年来,露露集团打了几十场专利和商标的侵权官司,在这上面的费用达数百万元。”露露集团知识产权部经理董定月对此深有感触,作为河北饮料业惟一的一个驰名商标,露露的商标目前在国内42个类别获得了注册,并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际注册,拥有120多项专利权,即便如此,仿冒、侵权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据董透露,最高峰时曾有几十家生产杏仁露的企业和个人傍着露露这个名牌生存,这些企业通过把与露露相同或相似的包装装潢作为自己的外观设计申请了专利,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并用专利权来对抗工商部门对其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对这种行为,露露集团依据在先使用权或在先专利权依法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撤销专利和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到今年3月为止,国家专利局已经撤销和宣告无效有关专利37件。从1996年至今,对侵犯露露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工商部门已查处60多起侵权案件。此外,露露商标还在香港和台湾地区遭遇过恶意抢注,后来露露集团依据驰名商标及国内外知名的有力证据制止了抢注行为,夺回了商标权。2004年一家加拿大公司曾抢注“露露”商标,但由于露露集团国际注册在先,对方的抢注图谋最终没有得逞。
在产品屡遭侵权之下,露露集团专门聘请了近千名业务人员在全国200多个销售城市进行打假,随时了解侵权的信息。董定月坦承,企业的这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受利益的驱动,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企业维权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企业直面“打假的烦恼”
目前,乐凯、露露、风帆、三鹿、海湾、石药、华药、珍极商标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但这些驰名品牌在成长中都曾经或正在遭受“仿冒之痛”。
珍极集团知识产权处处长李月认为像珍极这样的规范生产企业的生存正面临一个严峻形势。“拿珍极所在的调味品行业来说,在国内已形成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全球已高达218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容量造就了激烈的竞争,国内的调味品企业在与国外强势品牌竞争的同时,还要抵御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为此,李月呼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来自三鹿集团商标广告策划处的郝亮介绍说,三鹿从1990年开始受到抢注和使用类似三鹿商标及假冒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冲击,仿冒的地区已由最初的安徽和河南两省,扩延到现在多个城市。在数量上,三鹿集团奶粉年销量是50000吨,而在假冒仿冒最为猖獗的1998-2003年间,在市场流通中假冒和仿冒的三鹿奶粉年销量估计有5000吨。
“目前现行法律的一些漏洞也给一些不正当竞争者以可乘之机。”石药集团知识产权部主任申东民透露,这两年石药集团的商标被他人在其他类别恶意抢注的现象层出不穷,2003年石药提出商标异议3件,2004年提出了4件。“为什么我们制药企业的企业字号能够被他人在药品类注册成商标呢?”这是由于现行的企业名称登记制度的规定中,不同地区但相同行业的商号可以相同,这就给不法者以可乘之机。“我们认为应当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对企业名称的保护模式,建立起以商号为核心的企业名称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体系。”
成立已经10年的石家庄博深工具集团是一家生产金刚石电动工具等为主的外向型科技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吕桂琴谈到打假维权时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博深的产品目前在全国各个专业市场都有大量的假冒商品,尤其是一些南方省份,假冒现象猖獗,甚至有一次我们到印度去的时候在当地也发现了假冒商品。”这种情况下单靠企业的力量已经有些无能为力,打假的成本巨大但收效甚微,她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的联合执法力度。
据记者了解,目前省内许多知名企业内部都已成立了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有关人士透露,华药与荷兰帝斯曼、乐凯与柯达以及三鹿与新西兰的战略合资中,都实现了对专利和商标的评估作价入股,这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知识产权与国际水平的接轨。此外,为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石药、华药已成功申请了国际专利,石药和博深还对多项商标进行了国际注册,华药也正在计划开展商标的国际注册工作。华药和乐凯还围绕各自未来的产业发展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
一个新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知名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中与国外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越来越多。河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刘纪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只有让企业学会如何利用这一制度并成为这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