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 园/文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九届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上,被誉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的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共同投资4亿元建设的锻、铸造两大技改项目正式签约。
两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工业总产值8亿元,新增税金8000万元,成为西部最大、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锻、铸造生产基地。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变速器生产企业和齿轮产品出口基地,其重型变速器已出口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实现了OEM齿轮产品的大量出口,而且开创了国产重型变速器大批量出口欧洲和亚洲的先河。在“西洽会”签约现场,记者采访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大开。
李大开说这次成功签订的两个项目将会大大提高法士特的生产能力,将对企业发展起到极大的补充作用,有利于达到企业创收、国家获益的双赢效果。
记者:自主经营权使法士特转入快速发展轨道,您是如何运用自主经营权来处理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和技术问题的?
李大开:我们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研发许多非常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使法士特迅速地占领了国内重型变速器市场,这正是企业自主经营权与技术创新结合所取得的成效。而法士特在国内重型变速器市场高达92%的市场占有率又吸引了世界上最大的变速器公司——美国伊顿公司的关注。通过与伊顿公司合资使企业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法士特充分行使自主经营权,实现了与上市公司湘火炬合资,及时吸纳了资金,并迅速投入技术改造,市场覆盖率大大提高。
记者:当很多企业还在为眼前利益打算时,您已经考虑到了10年以后的法士特,您如何看待超前意识?
李大开: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使我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法士特今天处于全国同行业第一,无论是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还是出口创汇都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我们将今年定为“思考提升年”,预示着企业全体人员要全面反思,从问题中总结经验,重新认识企业自身。企业的发展决不能寄希望于跨国公司,之所以与跨国公司联盟,是为了吸收其先进技术、经验,为企业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作铺垫。
记者:作为陕西国企改革成功的典范,法士特从职工到领导都认为您是企业的“主心骨”、“领航人”,您带领法士特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企业成为陕西国企改革的典范。您能否为国企改革提一些建议?
李大开:法士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我们抓住时机比其他企业先走了一步,但称不上典范。如果要谈国企改革的经验,我认为,首先,作为企业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一个信念就是贵在自立。其次,在发展中企业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认清自身的特长和不足。谁最了解企业具体情况?不是省长,不是市长,而是企业的厂长。企业的改革基础如何,职工思想状况怎样,企业发展环境怎样?企业厂容、厂貌、厂风怎样?这些厂长都应该非常清楚。所以我们提倡“一厂一策”,即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所处环境及企业的能力,一步一步地确定改革措施和改革方案。再次,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一蹴而就。
记者:法士特改制当中您认为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李大开:首先,应该是分配制度的改变。例如,实行“计件工资制”将职工工资和企业效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就是用人用工制度的转变。从原来国企干部“上台就难下来”的状况改为“干部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我刚接任厂长时,企业有183个中层干部,改制后仅保留了80个。其余的大部分当了工人,其中相当一批具备大学文凭。刚一开始,有部分人对新制度不适应,但随着改革力度加大、持续性的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新的用人用工制度对企业收效明显。第三,提倡知识就是生产力,在国有企业里很多人持有“只有干体力活的工人才能直接创造劳动价值”的狭隘观点。然而,我们在四个半月发不出工资的困境中,给予知识分子种种鼓励,使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研发以及拓展市场出谋划策。第四,在最关键时刻抓住了最关键的机遇,就是与上市公司湘火炬的合资,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两大难题,即资金来源和机制转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借助与上市公司合资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制,从根本搞活了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