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一轮宏观调控很难避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财经综述本报记者 单羽青

  世间风云变幻万千,要准确预测天气的阴晴冷暖显然并非易事。据说,在美国国家气象局门口写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说对的人们都忘了,我们说错的人们却都记住了。借此,有学者调侃其与人们对于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走势的对与错、是与非留下的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增量意义上的经济超级大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不仅关系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企业战略的规划、国际经济的互动,也激励着经济学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探索新方法。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研判,无论预测对错,关键要有一个可以持续观察、分析和评估中国经济现象的开放的平台。基于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设立了一个名为“CCER中国经济观察”的项目。

  “这个项目将侧重围绕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国内外市场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与投资环境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等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持续的观察、分析和评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卢锋对记者说。有意思的是,在4月23日的第一次报告会上,针对刚刚公布的首季经济形势相关数据,不同学者就表达了不同看法。

  宋国青:总需求U形反转,新一轮宏观调控大概很难避免

  在生产与价格方面,一直以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宋国青都不愿用“过热”一词来形容当下的工业生产形势。“因为这样说,很难把轻微过热和严重过热区别开来,我还是想稍微斟酌一下,用较严重‘偏热’形容。”

  经济偏热或偏冷的程度是实际生产水平与其趋势的偏差。宋国青说,目前正常生产水平的年增长率不高于15.0%。这样,无论是2005年一季度的16.2%的同比增长率还是3月份的15.1%的同比增长率,都意味着工业生产偏热的程度上升了。如果将1990年以来最大“热度”看成是100度,将正常看成是0度,那么按上述估计,2005年一季度工业生产的温度大约为50—60度,GDP的温度在40度左右。工业生产“偏热”情况较严重。“也就是说,若用一个数字来度量,度量的结果是比正常水平偏热2.7,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没办法。”

  宋指出,一季度工业生产出现猛烈增长,季增速创1995年以来最高记录。同时,通货膨胀率反弹。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的大部分是由其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资料价格的变化幅度相对小得多。从2004年5月份开始,季调后消费资料的价格一路下跌,直到年底,在此后的3个月轻微上升。1999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中消费资料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的图形正如一把张口的剪刀。两者的比例(消费资料为分子)在2005年3月比1999年1月下降了22.1%。这一点,对于估计未来的通货膨胀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达168.3亿美元,相对于去年一季度的84.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增加了252.6亿美元,约2091亿人民币。宋国青认为,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真实汇率双重下降。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真实汇率自2004年9月以来猛烈下降。其间,人民币名义汇率随美元下降,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美国下降。而中国的宏观调控导致内需相对于外需而言较疲软,进而推动出口。较短时期内,贸易可能平衡总需求,若内需猛烈波动,依靠贸易来平衡总需求将导致贸易的波动并引发不利的贸易价格变化。

  他表示,如果CPI的相对变化是由不可贸易的服务的比价变化引起的,那么对于短期的贸易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可以将产品区别为可贸易商品与不可贸易商品,考虑可贸易商品的国内国际比价。这个区别对于当前的中国贸易来说,仍然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价格剪刀。中国出口货物中消费资料比重相对较大,进口货物中生产资料比重相对较大。两类价格的国内国际比价发生变化会对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和加消费的环比增长率,最早可能从2004年初就开始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顺差猛烈增长。可能在2004年10月前后,顺差的增加超过了投资的相对下降,此后总需求的环比增长率开始回升。如果去年底以来贸易顺差没有猛烈增长,现在应当是相当明显的通货紧缩了。”

  “在合适选择增长率指标的情况下,M2对CPI通货膨胀的预测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宋说,“今后较长时期内出现高于5%的通货膨胀率,若非决策层的主观选择或体制因素,即是偶然事件影响的结果。但是,在目前真实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抑制,M2增长率有内生性冲高的倾向。这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总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是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大概是很难避免。”

  哈继铭:经济全面过热,需用总量的、宏观的手段调控

  “我对这个过热的定义就是,不仅仅是过热,而是全面过热,政策含义很明显,如果说结构性过热需要用行政手段或者部门手段来调整的话,全面过热就需要用总量的、宏观的手段进行调控。”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观点鲜明。

  哈继铭认为,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持续过热的迹象仍然存在。一季度CPI回升,同比增2.8%,超过2004年的11月和12月,与2004年一季度相同。广义价格指数显示通胀压力增大,GDP平减指数上升5.6%,而2004年一季度只有4.1%,如考虑房地产价格,CPI几乎上升5%。煤电油运的短缺带来隐性通胀。PPI与CPI,PPI上升10%导致18个月后CPI上升6%,弱势美元下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0%导致14个月后CPI上升3.5%。由于2005年的CPI须被控制带4%,因此,通胀压力仍然很大。此外,飞涨的房地产价格、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明显存在泡沫、工业生产回升、投资增长依旧高涨,均使“紧缩政策可以预期。”

  “我们判断,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可能会更倚重基于价格的工具:2005年二、三季度,利率可能再次上调54个基点;汇率改革更可能发生在2005年年中,采取税收政策控制房地产泡沫。”哈继铭说。

  他表示,对于利率走向的研判不能只考虑CPI,中国的消费率太低,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大约是80%,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是74%,东亚的发展中国家是69%,而中国消费与GDP之比还不到60%。“研判利率走向时,我们必须关注GDP平减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其它价格指数。低利率拉低了储蓄增长,导致了对房地产的需求扭曲。”

  中国需要更灵活的汇率体系。哈强调说,“汇率制度的改革应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在是早改比晚改要好,不然的话,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到那时想调整的话,可能有好的机会都被耽误掉了。”

  他指出,改革的时间最早可在今年年中。改革的形式,适度升值,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改革的前提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紧缩政策导致经济进一步着陆,美国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减少。

  “人民币没有被严重低估。我们的分析显示,人民币有一定低估,也有改革的必要,但只是被轻微低估了5%。所以今年汇率改革应该是有必要的,这种改革可以是一种比较小幅的汇率水平的调整,但最重要的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