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平板时代的来临是行业洗牌的最佳时机,因此“五一”这个传统销售旺季更是兵家必争,在国美、苏宁这样的流通渠道大鳄压力之下,尽管目前尚有一周时间,但彩电厂家的角力已经开始,市场呈现“雪崩”景象。——编者
日前,全球液晶老大夏普一改往日的低调做法而主动发力,宣布旗下产品即日起开始执行新调整的价格体系,而且均为G系列主力机型,最高降价比例近30%,降价幅度都在500
0元以上。有消息称,在夏普这个行业风向标的“鼓舞”下,东芝、飞利浦、索尼等外资品牌都将有所动作。据估算,外资品牌整体下调幅度将达到20%以上。
面对国外品牌的压逼,国内品牌也正部署跟进措施。继3月15日对3款大屏幕液晶电视降价20%小试牛刀后,创维前天再次宣布将一款40英寸产品价格跌破2万元,如果算上上次的降幅,仅仅一个月时间价格就相差1万元。而厦华决定将40英寸液晶电视一次性调低5000元,海信则将一款37英寸和42英寸产品调低20%。记者注意到,作为行业巨头,TCL总裁李东生3月份秘密赴台,与中华映管等上游供应商接触,有媒体报道称TCL在台湾地区采购了超过20亿新台币的液晶屏,显示其正酝酿产业大动作。
面板放量持续走低
为什么国内外品牌均“肉搏”液晶电视呢?其关键就在于占整机成本2/3左右的面板价格急剧下滑。据了解,近期面板切割技术日趋成熟,合格品种的比例从30%上升至80%甚至更高,导致面板成本大幅下降。另外,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三星、LG-飞利浦、奇美、友达等多条新的第6代、第7代生产线投入量产,大屏幕面板供应急剧增长,而价格每月甚至成倍下调。
台湾产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IEK)预测,随着液晶面板制造商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今后3到4年内液晶电视的平均销售价格有望每年下滑20-28%。康佳多媒体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丹证实,目前30寸以下屏幕面板产能相对稳定,供应价格每月降幅不大;37寸以上的大屏由于上游供应逐渐加大,价格变动相对明显。
创维制造总部总经理吴慧云分析说,哪个企业在终端市场上有突出表现,它就能获得上游面板厂商在供应、价格、服务等方面的重点支持,这无疑刺激了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直接比拼,从而形成一波接一波的市场攻击。
角逐演绎全新格局
“夏普目前投资14.7亿美元的第八代液晶生产线已经破土动工,而52英寸液晶电视也量产在即。”南京夏普公司销售经理林挺庆不加掩饰地表示,这种技术和资源的“近水楼台”优势,使夏普能够左右市场走向,逼迫其他企业跟进,从而可以重整市场格局。
不难看出,在模拟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企业通过规模、营销优势和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成就了长虹、TCL等四大家族,但是在数字平板时代却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和产业链体系,产业格局存在重新洗牌的机会。据市场调查机构GFK统计,2004年1至11月的国内市场,以夏新、海信、厦华、SVA为代表的液晶“新军”份额就超过30%。
从事电视行业研究的夏文俊认为,2003年液晶电视市场只有寥寥5-6家品牌,短短一年扩充到近40余品牌,因为市场空间很大竞争尚未真正触及技术和产能层面,但是这样的“混战”时间不会很长,随着市场价格继续下行,市场将很快划分出高端和低端的阵营并淘汰部分品牌。(本报记者刘伟)
作者:刘伟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