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央行酝酿加息 > 正文
 

加息还是升值是个问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04:01 中华工商时报

  习生张伟霖 本报记者董砚龙央行加息压力剧增人民币升值传闻满天飞

  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统计于日前出炉,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31355亿元,同比增长9.5%,超出了此前9.1%的预期。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等依然出现较快增长。另外,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近期即将扩大波幅范围并将升值的预期也已经再次加大。那么,接下来加息和升值谁更有可能率先登台呢?

  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使得今年二季小幅升息的可能性大增,而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并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因此,目前还需要继续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内升值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加息压力剧增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达10998亿元,同比增长22.8%。但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而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24亿元,增长26.7%。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的看法是,固定资产增长虽说与同期相比有所降低,但这是建立在较高的基数上,绝对数量仍然庞大。而房地产、钢铁等领域投资热潮继续,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在总体上还不是处于一个合理的发展水平。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得一季度例会上就得出结论说,当前金融运行平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另外,在一季度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中,此前一直受关注的CPI指数只上涨了2.8%,但反映生产价格的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却是处在10.1%这样一个高水平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帆认为,这是生产价格指数偏离消费价格指数的表现。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生产价格呈现一个持续快速向上的局面,将很有可能传导并带动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国内现时的利率水平还很低,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资本利用水平。”

  有学者指出,在固定投资的持续增长与生产价格的维持高价位的情况下,央行加息的压力将剧增。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则认为,一季度的数据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当中有节日等因素的影响,不应当代表今年的经济走势。

  对于加息与否,赵锡军认为,当前发展的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要规避经济发展运行中的风险,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调节,做到对症下药。而加息是宏观上的问题,影响到经济运行中的方方面面,因而不应当以宏观上的手段解决结构上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不会妥协

  在加息压力剧增的同时,近期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即将升值的传闻也是此起彼伏。有关预测表明,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范围最快可能于5月份扩大到5%。在此预期影响下,2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一年期不可交割远期合约(CNYNDF)贴水达到了4100,创出今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

  对于形成这种预期的原因,何帆表示,目前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贸易收支情况将加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为现在央行实行的外汇冲消制度,只能冲掉40%,如果外汇一直降不下去,有可能影响到基础货币汇率变化。

  有关统计表明,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6591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492亿美元。而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52亿美元,增长23.1%。其中出口1559亿美元,增长34.9%。进出口相抵后顺差166亿美元。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际使用金额134亿美元,增长9.5%。

  “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进出口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出口产品的产品结构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出现了23.1%的增幅,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出口速度。

  同时她提出的一个可能是:在国外某些吹捧人民币升值的流言影响下,国外买家预计人民币升值而大量进货,国内买家拼命出货,最终造成此次进出口出现的不正常增长。而此次出口的数据也将进一步夸大事实,造成一个人为制造的人民币被低估的幻象,同时也将授人以口实,对人民币升值起一个推波助澜的影响,不利于对人民币正确估值。

  而赵锡军则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的经济因素是不确定的。他指出,现在资本和贸易进出口是“双顺差”,但这可能并不会持久。如2004年上半年就可以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这说明这种经济因素还不稳定,不是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强劲因素。

  “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更多是政治因素,其中的主因在于美国在为美元贬值寻找替罪羊,在转移视线”。但是赵锡军并不认为中国政府会就此妥协。他举例说,前段时间,要求中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央行没有派周小川去G7参会,而是派了副手副行长李若谷。“这已经表明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政府自己的政策不会受别人的影响。”(22C1)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