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行股改方案获批无疑是昨天最重要的财经新闻。
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有港报披露了一份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改革时间表,即从建行、中行到工行、农行,每隔一年,渐次推进。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各家银行的改革进度比早先的传闻有所延滞,但遵循的路径却与人们预料的大体一致:都不外乎“注资——股改——上市”三部曲。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在去年初国家动用外汇储备为中行、建行注资的做法一度引发争议的情况下,此次工行股改方案仍明确提出以1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显示出决策层按既定方针推进银行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仅就改革期望达成的目标而言,相信没有人会反对改革。然而,近两年的改革实践似乎出现了一种仅仅“为改革而改革”、“为上市而上市”的苗头,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担心。正如胡舒立女士所评述的,直到现在,除了大张旗鼓地转制为股份公司、二度剥离不良贷款、更换高级管理人员,人们还没有观察到国有银行在组织架构、经营方略、人力资源、市场开拓乃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实质性举动。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中行、建行启动改革试点一年后,两行正踌躇满志酝酿上市之际,却先后曝出了中行河松街支行诈骗案、建行董事长张恩照被诉等一系列事件。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的尴尬在工行身上重演。
须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积弊不可能“一注了之”,也不可能“一股了之”。如果不能痛下狠手解决深层次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无论是注资、股改还是上市,都提升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无法改变它们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所呈现的颓势。(毕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