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文
“特富龙”事件一波未平,“高露洁”事件一波又起,中间还掺杂着些许“苏丹红”粉末——跨国公司近来的不良表现虽说是在国外被发现苗头,却似乎更让中国人生气。
“中国人很生气”,接下来该是“后果很严重”。对于处在竞争守势的中国本土企业
来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受挫或失宠犹如“敌退我进”的闪亮信号。然而,这种扬眉吐气式的“严重后果”并未如期而至。
“特富龙”因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数据转危为安;“高露洁”刚露一角便有专家拿出科学依据进行澄清;“苏丹红”虽被确认致癌,但其可怕性很快被坊间迷漫的日常食用多种致癌物质所稀释。肯德基在停售“涉红”美食后两星期便以改变配方、降价促销的方式重新聚敛起人气。跨国公司们在这一系列危机应对中,虽然不能说毫发无损,但顶多也只是伤及皮毛。中国人很生气地发现,市场并没有“很生气”,它的运行没有在民族感情的影响下发生持续的“排外”震荡。市场没有国界。
市场没有国界,所以牵动市场运行的巨手并不来自于民族主义的感情,而是来自于消费者的理性。
但是中国消费者的理性为什么没有促使其在屡受伤害后断然抛弃那些施害的跨国公司呢?这是因为在他们理性选择的天秤上早已刻划着一条深深的底线——当“大头娃娃”仍在哭泣、当假化肥假农药让农民颗粒无收、当劣制药品剥夺着病床上患者的生命时,相比之下,来自跨国公司精致商品的那些隐形伤害,不仅情态温和,简直可以暂时忽略。对他们来说,对伤害的抵御也没有国界。
实际上,因伤害与抵御伤害引发的市场危机同样没有国界。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危机已辐射到所有的市场主体:中国消费者提升维权底线的意识强烈爆发;市场的实际准入标准提高在即;竞争触点增加、竞争规则细化;确立起自尊、成熟人格的消费群体将成为无情的市场淘汰者……
因而那些在问责跨国公司的炒作气氛中寻找机会的本土企业,恐怕应预防产生类似成功者或批判者的错觉,将寻找机会和批判的目光投向自身。作为与跨国公司同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在揣摩对方疏漏之外,到底有几分真正的胜算:有没有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路径?有没有资源合理配置的操作平台?有没有诚信经营筑起的网络?有没有质量安全的“防火墙”?有没有内涵饱满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对于一个充分开放的市场来说,淘汰同样没有国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