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人们以为正利率真要回来了。
当消费物价指数(CPI)从去年8月的5.3%降至今年1月的1.9%时,许多人为之振奋:正利率时代即将回归。此时,我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扣除20%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1.8%。然而,随之而来的2月份,CPI增幅又一跃至3.9%。它提醒人们,正利率不过是春节因素编织的昙花一现。
那么,新的统计数据会怎么样?尽管3月的CPI还没公布,但专家们预言,可能今年都等不到正利率了。即使加息,实际利率也难由负变正。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加息?有专家指出,为促使储蓄从银行体系分流,维持适度的低利率或负利率是必要的。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并不一定要保证任何时候存款利率都是正的实际利率。据此可以预料,即使年内再次加息,也将是小幅的。
无疑,在目前我国储蓄率过高的情况下,如果能通过较低的利率水平促使部分资金从银行分流出来,转变成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那么,对于改善直接融资比率过低、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的格局具有积极意义。这或许是我国维持适度低利率的一个现实逻辑。
换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如果存款利率水平很有吸引力,将与通过消费拉动内需促经济增长的大政方针也有一定矛盾。
从金融市场发展历史看,一些发达国家在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育的特定时期,其银行利率往往低于货币市场利率,以使银行资金能够在成本收益的推动下,分流到直接融资市场———不仅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包括私募的股权和债务市场。
然而,也有专家并不认同上述逻辑。在他们看来,当前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一些过热行业的调控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负利率惹的祸。负利率扭曲了资产价格,向市场参与者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进而导致投资的不合理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负利率可以维持一时,但切不可维持长久。否则,我们的经济将为此付出很高代价。(据新华社)(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