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不应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盛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09:54 经济参考报 | ||||||||
国资委、财政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MBO作为一种发端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企业治理模式之一,在欧美企业界一直不乏成功的案例,为何一“嫁接”到我国国企改革就“水土不服”呢?从事企业理论比较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谢富胜博士一语中的:“在当前的法制和信用环境下,在大型国企推行M
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质疑,当“管理层持股”异化成“管理层暴富”时,这样的“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大多数普通工人之间形成了财富分配的“鸿沟”,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更不要说其中必然隐含的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腐败问题了。对这样的‘改革’,普通工人们如何能心服口服?” 由于普遍存在的MBO不规范运作,使这种国企改革模式在强调股权激励之时却未能兼顾公平,让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少数人可能“一夜暴富”同时,更让多数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乃至一辈子的中下层工人群众感到失落。 有专家分析了国企MBO过程中常见的“三步走”招术。 第一步是评估。利用有关联的评估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高值低估”。比如一家企业有2个亿资产,一个评估就完全可以将2亿元缩水到1.5亿元。 第二步是折扣,而且是一折再折。先是所谓的“贡献折扣”,一些企业管理者利用地方政府急于将下属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脱手”的心理,以“长期在企业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由,要求在MBO中给予其“贡献折扣”,这样1.5亿元就可能折成了1.4亿元甚至更低;在实际交易时,又会索要一定折扣,要个“优惠价”,将1.4亿元“优惠折扣”成1.3亿元,乃至更低的价格。 第三步就是购买,这既是“空手道”手法最明显的一步,也是完成整个MBO最关键的一步。经过“低估高折”后的资产,在通过一番“空手道”手法,将国有资产完全转移到个人名下。 “有两种手段可以让国有企业管理者自己一分钱不花,利用银行贷款将国有企业搞到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说。第一种是利用正在进行MBO中的目标企业,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第二种是用企业将来的利润作为抵押,并以今后的利润还贷,变成“赊账贷款”。“总之是自己一分钱不花,羊毛出在羊身上,以要购买的企业作本钱来购买这家企业,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空手套白狼’嘛。”剩下的过程就是把企业资产转走,用半年到1年的时间,变着法子让现在的企业经营不下去,那样对银行的债务也就可能逃避掉,这就更加恶劣了。这种情况下,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员工,特别是40-50岁之间的员工,其出路可想而知。 国资委、财政部此次痛下决心,决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一些中小型国企则可以进行“探索”。不过,也有来自经济学界的声音称,当前的突出问题,不在于搞MBO的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关键在于MBO的不规范操作。 目前,各界普遍比较关注大型国有企业的MBO,但不少专家认为,中小型国企MBO的不规范程度也不容忽视。低估资产,随意优惠,暗箱操作,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下岗的情形在中小国企的MBO中屡见不鲜。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整体制度设计。如果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设计,那么,大多数普通所有者的利益必然会被损害。 随着我国国企改制的推进,特别是在各地的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包括MBO在内的诸多资本运作手段还将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不管采用何种具体的操作方式,国企改制要想在公平和效率方面都获得较好的结果,当前先停下来,加紧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十分必要。特别要注意在制度设计上,不能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动因,更不能让MBO成为让少数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上海紧缺人才服务中心总监朱伟雄说。(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