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崇伟
尽管早在2月18日飞彩股份000887就公布了主营业务基本停止的重大利空,但4月14日、15日相继爆出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对2004年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巨亏3.2亿元的消息仍令投资者叫苦不迭。4月18日,公司股价最低跌到了1.81元。
主业“停电”,资金“断链”
2004年,飞彩股份的生产、销售可谓“冰火两重天”。一季度,受中央一号文件影响,农用车市场产销两旺,公司多次上调销售价格,农用运输车毛利率同比上升了4.21%。但进入二季度,由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把农用车归口公安部门实施与汽车同样的管理以及禁止载客等新规定限制了农用车的使用范围,加之油价不断上涨,造成大多数农民持币观望,产销量因此急剧下滑,至今年1月份,在2003年公司年报中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3.94%、占主营业务利润88.47%的农用运输车制造与销售业务基本停止。
4月18日,飞彩股份董秘李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是公司主业停止的诱因,加上受原材料及燃油价格一路攀升、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农用运输车产销量急剧下滑,货款回笼大幅减少,使公司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公司在银行的信誉度锐减至使流动资金紧缺并最终导致主业停止。
“公司信用锐减”从诉讼案件中可以窥得一斑。近期,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建设银行宣城分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中国银行宣城市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芜湖支行“扎堆”起诉,要求飞彩股份偿还2.71亿元贷款。同时山东三利轮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也由于业务纠纷而与飞彩股份“对簿公堂”。
飞彩股份2004年三季度未经审计的报表显示:货币资金3.91亿元,短期借款4.95亿元,长期借款2000万元,集中诉讼显然会使公司财务状况陷入窘境。
“我们正在与银行积极沟通,力图恢复公司在银行的信用”。李靖对记者说,当前影响公司业务运作的因素主要还是资金链,有了资金恢复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争取银行的支持非常关键,目前与银行的沟通“还没有结果,不过一直在进行中”。
大股东“巧妙”的资金占用
在李靖看来,公司的资金链目前至少暂时已经断掉。除了货款回收不力,难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外,大股东飞彩集团巧妙的2.43亿元资金占用也给这个本来就不结实的链条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飞彩股份生产所需钢材通过飞彩集团统一采购,2004年度第一季度农用车产销量上涨时,为了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向飞彩集团预付了部分货款。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由于产销量逐渐下滑,因此导致飞彩集团提供给公司的钢材价款少于公司预付的货款。
李靖告诉记者,飞彩股份每年都向集团公司采购1-2亿元的原材料。资料显示,2004年度,飞彩集团与公司资金往来发生额共计3.86亿元,扣除飞彩集团提供给公司的钢材价款及相互临时周转款,公司向飞彩集团预付的货款余额为1.12亿元,其中商业承兑汇票3800万元。
飞彩股份为什么预付这么多货款给集团公司?既然去年二季度产销量就大幅下滑,不需要那么多钢材,那么这些资金到哪里去了?
“不太清楚”,李靖说。
而这些巨额的资金往来未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反映了公司内控制度存在严重缺陷。记者注意到,飞彩股份董事长洪理芳,兼任飞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另一桩让投资者匪夷所思的事是飞彩股份替飞彩集团“慷慨还账”。2004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宣城分行营业部、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芜湖支行在授信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对公司的信贷额度,相应缩减了飞彩集团的信贷额度,并要求把增加的额度用于归还飞彩集团的到期债务,公司因此替飞彩集团偿还到期债务共计1.3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对中小投资者“明目张胆”的掠夺。此次“贷款事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严义明认为,飞彩股份与飞彩集团、相关几家银行达成的这种还款协议,违反了公司法。银行在这种特殊形式的大股东占款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合适的。这一协议损害了飞彩股份及其广大股东的利益,因此是无效的,是可撤销的,严义明说。
4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致电中国工商银行宣城分行营业部公司业务部询问此次贷款事宜,工作人员以“这个没办法对你讲,请理解”为由谢绝了采访。
李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集团公司正在与银行进行谈判,拟将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银行,用于偿还公司的银行债务包括原来的欠款,相应抵减所欠公司的款项。对去年底贷款协议是否有效,目前还没有考虑。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资金占用,李靖认为公司公告已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理由是公司发布大股东资金占用公告是在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即年报审计以前自查发现的,到现在为止,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提出异议,应该说审计报告与公司公告的差距不会太大。李靖估计不会超过5%。
巨亏暴露管理“黑洞”?
4月15日,飞彩股份公布了令人震惊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公司2004年度亏损额超过3.2亿元。
造成业绩差异的原因为:(1)公司增加计提了坏账准备。经销售部门核查上报,公司采用个别认定法,对因改制停业、破产清算等原因导致的很难回收的共计20773万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2)公司结合2004年度年报审计对全部资产进行清查时,发现存货存在重大损失。
2004年半年报显示,飞彩股份期末应收账款前五名合计4812.67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37933.06万元的比例为12.08%,表明飞彩股份应收账款极为分散,难道这么多欠款单位都如公司公告所说“改制停业、破产清算”了吗?存货发生重大损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4月18日下午,记者再次与飞彩股份董秘李靖取得了联系。
中国经济时报:公司有多少个应收账款户?大致情况如何?
李靖:大致有1000多户。公司前100名欠款大户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0%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请介绍一下公司对20773万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李靖:基于当前公司生产状况不正常,跟原来的(欠款)单位的对账、催款难度会大很多。公司在去年二季度产销量下滑后,为盘活资产,公司组织销售人员追讨欠款,清理了一些,但有的公司破产改制了,新人不理旧账,有的直接就找不到人了,种种原因致使清理难度加大,回收成本很高。根据财务上的谨慎性原则,通过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这并未表示公司放弃债权,对于上述应收账款,公司仍将继续组织人员积极清收,并继续保留其追偿权。
中国经济时报:公司公告说在对全部资产进行清查时发现存货存在重大损失,到底是什么损失?是存货价值下跌还是别的原因?
李靖:具体的原因正在清查当中。
中国经济时报:4月22日就将公布年报,既然公司已经公告有重大损失,说明查出了原因,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存货损失呢?
李靖:主要是账面存货的余额与实际余额清查结果不符,实际要比账面少。可能有账务处理的问题,(具体问题)还在核查当中,如果有结果会及时公告。
中国经济时报:公司存货的损失并不是因为产品卖不出去导致价值下跌造成的,主要问题是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差异吗?
李靖:对,有差异。
账实不符在会计业务中由于处理程序等诸多原因而允许存在,但存在重大的账实不符,并且出现在一个会计制度健全的上市公司中,就不能不使人对公司的管理产生质疑,巨大的差额哪里去了?是造假?抑或是贪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