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是存在盲区的,这正是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这里所指的是封闭式基金折价盲区。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封闭式基金高折价带来的投资机会,而是指在折价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由基金的质地和盈利能力差异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们知道,对于不同的股票来说,相同的每股净资产,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盈利水平,因此定价上也会有极大的差异,这就是市净率的不同。当然,封闭式基金与股票是有本质区
别的,因此不完全适用于市净率的概念。但是基金的质地、实力、盈利能力,还是应该在折价率上体现出区别。
比如,基金的实力与净值表现会有一定的相关性。较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能够收取较多的管理费用,从而能用高薪聘请更加顶尖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公司在市场调研方面的费用也会比较充足,因此与实力弱的公司相比更具规模优势。管理先进的公司会更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协作,更能够有效防范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
反映在盈利能力上,不同的基金差异也会非常明显。这里所说的盈利能力,不是指几周或几个月的净值增长排名,而是较长时期至少是跨年度的综合排名。虽然很多人认为历史业绩不能完全代表未来,但在基金公司管理层和主要基金经理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较长时间的考验,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较长时期业绩的明显差异,不能完全用偶然性来解释,其中必然包含着投资理念、操作水平和对市场把握能力的差异。例如,2004年业绩最好的封闭式基金与最差的净值增长率相差30个百分点以上,最近3年累计净值增长则相差更为悬殊,高达80多个百分点。
现在人们往往用到期时间的长短和折价率高低来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而忽略到基金公司质地、盈利能力的差异,或者说没有对这个差异给以足够的溢价,说明了对这个问题认识上还不够充分。假设现在有3只3年后到期的基金,净值都是1元,目前价格都是0.8元,即折价率都是相同的20%。
假设基金甲每年能盈利0.1元,那么3年后到期时的累计净值达1.3元,现价买入的总收益率为62.5%;
假设基金乙每年持平,那么3年后到期时的累计净值仍为1元,现价买入的总收益率为25%;
假设基金丙每年亏损0.1元,那么3年后到期时的累计净值仍为0.7元,现价买入的总收益率为-12.5%。(以上均未考虑基金变现损失的因素)。
可见,不同盈利能力的基金最后将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不考察基金的历史业绩并评判其盈利能力,仅仅看折价率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这个角度而言,个别基金的高折价有可能是合理的,如果其过往业绩、公司形象很差的话。同样,管理规范、过往业绩优良的基金应该得到较少的折价。目前这方面的折价差异还不十分明显,例如同样是三年内到期的基金,折价率的差别基本上在2、3个百分点左右,应该说没有完全反应出动态价值的差异。投资者可以仔细甄别其中的机会,尤其对多年业绩排名靠前、在评比中多次获奖的优质基金公司旗下的封闭式基金给予更多的关注。有能力的投资者还可以对基金的持股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对基金的操作风格和选股能力做进一步判断。对组合中明显出现庄股的基金要保留一份谨慎,防止由基金道德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还有另外一个盲区,就是基金分红导致的折价率的突然一次性降低。这是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比如,一只单位净值为1.25元、价格为1元的封闭式基金,其折价率为20%。假设每基金单位分红0.2元,那么单位净值下降为1.05元,价格除权至0.8元,则折价率变为24%,较原来的折价率高出了4个百分点。分红越多,折价率下降也越多。这就是封闭式基金分红的神奇效应,也是值得注意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