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印经贸进入急速上升通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08:50 商务部网站

  中国与印度建交55年来,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经贸关系的变化最为明显。前40年,两国贸易往来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直到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增加,经贸发展的步伐才有所加快。2000年,两国贸易一举突破20亿美元大关,达29.1亿美元。之后,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几年前所希望的2005年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由于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预计2005年双方贸易额可能达到150亿
美元,2010将再翻一番。

  一、贸易额不断刷新纪录

  2000年以来,中印两国贸易额增长加快,不断刷新纪录。2002年达到49.5亿美元,2003年达76亿美元,2004年达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1%,可谓“异常增长”。2000-2004年的五年中,两国贸易额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同一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6.7%的水平,也高于这一期间印度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近14%的速度。今年头两个月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贸易额达2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

  中印两国贸易急剧增长的原因是,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本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再访印度,民间人员的来往也在迅速增加,友好往来的增多加强了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互有需要;近年来两国经济增长快速,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进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使双方贸易的扩大。

  二、贸易不均衡凸现

  在中印贸易快速发展中,两国贸易基本呈均衡扩大之势,但是2003年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2003年贸易逆差额只有9.1亿美元,2004年逆差达到17.5亿美元,增加近一倍,高于2001年中国从印度进口总额的水平。

  两国贸易出现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为扩大两国经贸关系和国内的需求,中国增加了从印度的进口,如2003年从印度的进口比上年增加87%,2004年进口持续高速增长,达80.6%。使我国从印度的进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0.7%,上升到2004年的1.4%,一年多时间上升了近一个百分点。二是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还有很多困难,对印度的出口增长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近年来,印度虽然在不断调整关税税率,但是关税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平均关税率仍达27%,中国商品进入印度有很多障碍。三是由于中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等矿产品迅速增长。

  三、双方经济互补性强

  从几年来中印两国的进出口商品构成看,两国在经济的互补性强。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制成品,而从印度进口的则多是原料性商品或半成品。但是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两国制成品贸易有所增加,双方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商品结构的变化表明,只要两国本着友好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望出发,贸易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也有利于今后贸易的均衡发展。

  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医药品、轻工产品、纺织品、化工、食品、金属制品以及生丝、杂豆、纸张纸浆、松香、焦炭等。而且近几年,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矿产品是第二大商品,近来其位次已经明显下降,而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则跃居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商品。表明中国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受到印度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砂、铬矿砂、宝石、钢材、皮革和化工原料等。去年以来,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机电产品也有增加,表明从印度的进口结构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四、中印经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商品质量问题较多致使贸易纠纷增加。近几年来,在双方贸易急剧扩大中,商品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中含的水分和杂质明显超标。近来我国对印出口商品也有质量下降、数量不足、不按时交货等问题,引起印方的不满;中方企业被印企业欺骗后,为报复而欺骗其他印度商人等,致使两国贸易纠纷增加。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双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设法加以改进,否则将影响两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大。

  2、印度的反倾销问题。几年前,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很多,由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应对,印度对华的反倾销呈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为14起,2003降为6起,同比下降57%,涉案金额下降了55%。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深受印度消费者欢迎,所以近年来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有所增加。而印度官方为阻止中国商品的进入,经常采用反倾销的办法。事实上,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并不多。据有关方面调查,在印度市场的份额尚不足3%,不仅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更低于美国、欧盟在印度市场两位数的占有率。另外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中国商品,有相当数量是印度商人从周边国家,如尼泊尔等间接进口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印度走私进来的水货。

  3、近年来,印度关税在不断调整,但仍居高水平,最高关税由400%降至50%,平均关税由87%降到27%。高关税阻止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商品进入市场,致使走私猖獗。另外印度的非关税壁垒相当普遍,行政干预多。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而且透明度较低。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使人难以适应。

  4、对市场不了解匆忙进入。印度拥有10亿人口,经济也在持续发展,是潜在的大市场,需要加紧调查研究,但是目前市场还不太大,主要是由于印度实施开放政策的步伐迟缓。不仅政策法规等软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不具备。印方还有些人为因素阻止中国的商品进入。中国企业不仅对这些不甚了解,对印度人的办事程序和方法也知之甚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便匆忙进入,吃亏受骗者很多。

  五、未来中印贸易将急剧扩大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双方相互了解的增多,今后双方的经贸合作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印两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不仅为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扩大进口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另外,中国成为WTO的新成员后,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对开放,更加有利于印度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印方也能为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提供便利,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也将增加。随着贸易的扩大和今后企业相互投资的增加,预计在2005年双方贸易额可能达到150亿美元,2010将再翻一番。

  近年来印度企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走出去”的越来越多,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3439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332亿美元,相当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投资企业分布1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80%以上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直接投资企业。我国已经成为东亚和南亚地区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这些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中,中国均占重要地位。随着双方友好关系的加强和人员往来的增加,印度也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

  鉴于目前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中国企业在巩固传统商品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新的商品出口,并且要有长远战略,不要在市场上相互削价竞销,给人以反倾销的口实。还要探讨新的经济合作形式,如发展服务和技术贸易、开展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作。

  在印度经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及其经商习惯等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要找可靠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最为重要,要肯于在这方面下工夫,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中印贸易额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产生的纠纷也自然多起来,这是正常的,关键是为经贸的健康发展创造好的条件。目前两国尚未缔结司法协定,使一些经贸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所以两国应尽快缔结司法协定。另外,从目前各国扩大经贸的实践看,建立双方自由贸易区(FTA)是发展友好和扩大经贸关系的最好手段,所以中印两国也应尽早建立FTA关系,以便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