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发改委上调汽油价格 > 正文
 

汽油票为何会终结 石油商回避价格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05:37 北京晨报

  不久后,你可能只会在历史博物馆见到曾经炙手可热的汽油票了。因为提供商中石化的上海分公司已经为汽油票发出了“讣告”:从5月1日起停售汽油票。

  在北京,虽然汽油票没有遭到立即取消的命运,但它也有了行将“寿终正寝”的征兆。北京石油公司已经推出自己的“新油票”。实际上,这种“新油票”已经不是以前意义上可以“保值”的票据了:第一,它的“保鲜期”从一年缩为了一季度;第二,在兑换时,
油票持有者需按当期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多退少补。

  毫无疑问,石油商关于油票的“新政”其实都是在回避油价风险。试想一下,如果消费者手中攥着大把大把的油票,而国际油价一路攀升,那么大量依靠进口获得原料的石油商岂不要吃“哑巴亏”———收回大把缩水贬值的油票。

  若在以前,石油商所要承受的这种风险并不明显。国际油价有涨有跌,在较量中,石油商最终可能输也可能赢。但现在情形已大变,尤其近两年来,国际油价的高温一遍遍炙烤着他们的承受力。在多次涨多跌少的考验下,我们的石油商选择了自动退出这场“赌博”,让市场最终定夺油价。

  汽油票的消亡,让我们联想起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过的粮票、肉票和布票……在那个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手中有“票”,曾是一件足以四处炫耀并引来无数人羡慕的事情。但数年之后,人们几乎淡忘了它们从前的存在。它们是因为市场上物资太丰富了,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有意思的是,同样带着浓重计划经济烙印的汽油票却将要拥有一部与它们完全不一样的“沉浮录”。这种原来只有“公家”才用得上的票据不但顽强地活到了今天,而且,它是因为自己所代表的资源越来越紧缺而最终走向终结。我们所能得到的能源将越来越少,但我们的私家车数量的增长速度却在“失控”。

  据说,“新油票”甫一上市便招来了骂声一片。或许对于私家车主们来说,减少他们油耗损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现在也要离他们而去了,大家当然会有些不习惯。但大家可能要逐渐习惯于这种市场化的变化。

  当然,大家还可以在希望中接受这种变化。如果未来我们石油领域的市场化足够充分,如果我们参与竞争的主体足够多,那么以后我们也有可能在油价上“挑三拣四”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油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