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相继联合发布公告,于2004年5月1日对采用野生蟒蛇皮制作的二胡实行标识化管理。至2004年12月31日后,所有生产、销售、使用蟒蛇皮的二胡必须实行标记,每把二胡须附带一枚由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发的与二胡琴筒上所刻编号相同的“二胡收藏证”。国内所有以野生蟒蛇皮为二胡原材料的民族乐器生产企业、销售单位、使用单位及个人将纳入此公告管理范围。这意味着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联合对民族乐器中使用野生蟒蛇皮原料的乐器实行专用标识管理制度。
对野生动物产品实行标记管理,有利于规范野生动物产品经营利用行为,便于管理和执法。到目前为止,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先后联合发布公告,确定了四批标记试点企业,乐器行业共有38家生产企业及36家工作室被列为二胡定点生产企业(详见附件)。
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二胡,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国内外众多爱好者所喜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前来中国学习我国的二胡民族乐器,对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胡的生产与野生动物-蟒,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据了解,我国生产的二胡的琴皮,大多仍以蛇皮为主要原料,二胡多用的是蟒蛇皮,京胡通常用乌梢蛇皮。
蟒蛇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海南等地。由于长期以来,因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资源减少,蟒蛇的食物越来越少,加之产区大量捕杀,蟒蛇的野外生存数量极少,已被列为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繁荣和素质教育深化,国内外对二胡的需求量有了成倍的增长,从而带来对蟒皮资源巨大需求,由此而带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突出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出台“关于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的八条措施,对民族乐器二胡等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大力推行野生动植物产品专用标记制度,通过统一标记管理措施予以市场准入;对列入54种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分期分批纳入标记管理范围,通过上述措施,最终全面实现野生动植物产品的专用标记制度。
业内人土介绍,作为二胡重要组成部分的琴皮的用皮相当讲究,一整条健康的好蟒皮,最好用的只有5-7张皮,而一条4-5米长的蟒皮最多也只能做12把二胡,其中精品胡琴仅能做3把至4把。目前,国内二胡年产量约为40万把,如以每张蟒皮做12把二胡推算,那么每年至少要有4万条蟒蛇横遭厄运,数字可谓相当惊人。
制作二胡需要大量蟒蛇皮,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用皮与环保法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几年来,民族乐器制作人土一直在探索以其他动物皮膜替代蟒皮,虽然可以替代,但其音质仍不如使用蟒皮,至今仍无更好的替代品。目前,国内也正在积极研制人工仿造蟒皮,声音接近野生蟒皮声音的制品,可以改善中、低档二胡的音色。
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讲,解决二胡生产用皮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养殖之路,虽然投资很大,但对以野生动物为生产资源的企业来说这是必由之路。但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目前我国蛇的人工养殖技术尚未成熟,死亡率极高。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应加快蟒皮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实现人造蟒皮产业化,并积极研究野生蟒的人工培育的可能性,实现野生蟒的人工饲养,以此才能使二胡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艺术在保护野生蟒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得到继承、发扬、光大,真正达到“蟒和二胡都得到保护”的目的。信息来源:中国乐器协会网、《中国乐器》(信息来源: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