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跨世纪开发开放的浦东昂首迎来又一个春天。
浦东开发开放是继深圳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根“历史标杆”。整整15年,浦东持续奏响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历史强音。
“上海牌”、“长江牌”、“中华牌”、“世界牌”,浦东开发开放宛如一首波澜壮
阔的交响乐。她的每一个乐章,都见证着上海服务全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豪迈脚步。
15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江风和煦,春意盎然,记者登临“金茂”鸟瞰,浦江东岸,明珠璀璨,琼楼玉宇,换了人间。
历史选择了浦东,浦东见证和引领改革开放!
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来临之际,记者费时一周“春游”浦东,所见所闻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保税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金融贸易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创意园区,区与区彼此相连构成拉动经济腾飞的物质基本面;
金融平台、物流平台、贸易枢纽平台、会展旅游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研发创新支持平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平台、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台与台彼此筑成支撑浦东腾飞的综合平台;
总部经济、高技术经济、物流经济、外向型经济、文化创意经济,会展旅游经济,色彩纷呈的新经济形态引领和昭示着大上海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未来;
先进装备制造业板块、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半导体光电子板块、软件开发板块、网络服务与电子文化产品开发生产板块,块与块的叠加凸现国内“块状经济”发展的高端;
经济形态创新、功能开发创新、增长方式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公共事务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系列“新”处处体现加速融入国际社会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举措;规划一体化、区域定位一体化、园区开发与社区发展一体化、经济运行一体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事务社会化、商务环境国际化、政府管理法治化,一系列“化”都立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开发开放的可持续;
土地、资本、人才、股权、产权、智力等资源要素日益由行政配置转为由市场配置;精神与物质互融互交;执政党政治领导核心力、市场力与行政力、外力与内力彼此形成“综合力”,产生“聚核能”推动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持续产生“核聚变”;
小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区区1.7平方公里区域,400幢商务楼,汇聚数十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10万名知识白领,打造着东方的“曼哈顿”;
大陆家嘴内,中外金融机构纷纷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汇丰、渣打、花旗等国际银行巨头来了;证券、期货、基金等资本运作交易机构来了;等级评估、信用评估、风险投资评估、知识产权评估、会计精算、国际审计、财务服务等一应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也开始在此安营扎寨。陆家嘴身价倍涨,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封关面积,每平方公里吸纳外资约10亿美元。集聚75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家企业,创造11万个就业岗位,外籍员工就可编上一个“加强旅”;
金桥出口加工区,每寸土地都流淌着真金白银。在那里,一年的进出口总额已逼近70亿美元;在那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出口总额的93.4%……
记者分别选取一个点和整个区块,以一天和整年作为时间跨度,用若干统计数字静态展示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实绩:
2004年外高桥保税区:一天吞吐物流量8万吨,进出口贸易8400万美元,吸纳合同外资211万美元,吸引投资404万美元,生产总值(增加值)1.25亿人民币,各种税收7800万元人民币……
2004年的浦东:生产总值(增加值)1790亿元,工业产出3500亿元,双双占到全市四分之一强;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占到全市总量的一半……
一天和一年,印证浦东开发开放战略抉择的高瞻远瞩。
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樊篱曾经束缚上海人的思维和手脚,几十年积累的历史欠账曾将上海这座远东的历史名城压得喘不过气来———改革开放之初,上海一度落伍“掉队”。上海要奋起直追,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黄浦江东岸。
1990年早春,邓小平同志在沪听取上海工作汇报,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胸怀果断提出“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当年4月12日,政治局会议原则同意浦东开发开放方案,6天后,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海内外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从地方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浦东开发开放有其厚重的历史背景。经历了80年代的改革探索与实验,党中央敏锐地看到,历史前进的车轮促使中国进一步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上海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演进的关键时段,迈向了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历史前台!
15年后的今天,浦东、上海、长三角处处生机勃发,回望1990年的那个春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体会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对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15年后的今天,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然对浦东开发开放予以深情地关注和指导。这是因为,浦东、上海乃至长江流域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关联着、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流动、集聚、创新、辐射、示范、引领、服务
流之所至、利之所趋———沉入浦东采访,流动是记者的最大感受之一。
流动产生流量,置于市场考量,流量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流量经济”。
浦东外高桥,三成的物流来自沪上的出口企业,四成的物流来自江浙两省,还有三成来自长江流域的沿江加工制造产业带。2004年的外高桥,平均每天有25000个集装箱流向世界各地。
发展“流量经济”,首先需要鼓励流动的宽广胸怀。到去年底,累计有近5000家异地出口企业在浦东注册,享受浦东的政策优惠,但七成以上的货物在上海以外的全国36个口岸报关出口,直接拉动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上海浦东,甘愿做出这样的付出。
流动乃活力之源。受浦东“大流量”的吸引和诱惑,长三角的财富在流动中持续生发、积聚。据浙江驻沪办的最新统计,去年浙商在沪企业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还是去年,江苏民间资本流入上海超过150亿元。接轨加融入、辐射与转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流动中渐生渐长。
流量,流动的不只是单一的物流,它同时带动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商务流一起流动。它们以上海的浦东为圆心,以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为半径,集聚扩散,循环往复,拉动中国经济持续高位增长。
15周岁的浦东,像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创新一直是它成长的“生命激素”。
走进浦东的张江,它宛如一方持续孵化高科技公司的“苗床”;一张产学研“棋子”排兵布阵的“棋盘”;一个收获高科技研发成果的花果园。通过创新,新一代抗肿瘤药物H101获准上市;通过创新,“汉芯一号、二号、三号”相继出世;通过创新,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代差由三代缩小到一代……
创新的成果所及远非物质的产出和技术的进步。对上海,传统的“上海制造”正为“上海创造”所取代;对中国,它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一种指向。
浦东的创新,还有更具价值的内涵和它的时代特征。这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中,又尤以政府职能转换,服务协调意识增强最为可喜。
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大门敞开,伴随外资和外商蜂拥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新观点———这一系列的“新”,开阔了上海人特别是各级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之从发展的理念到发展的实践两个层面,迅速形成周边接轨上海,上海接轨国际的开放大格局。
为采写此文,记者查阅不同时期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文献发现: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宏观执行层”,历届市委、市政府15年来所倾注的主要精力不是直接站到前台,对开发开放大包大揽,而是注重于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前瞻性地为浦东开发开放营造体制、机制大环境。
限于篇幅,记者不再一一举例细说,但从大的方面看,有两条不能不说:其一,党委对“开发开放”的政治核心领导不断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和新办法。其二,政府致力于制定规划、营造环境、提供服务,越来越注重于用市场之手配置“开发开放”的各种要素资源。两个大的方面合二为一,从制度环节为浦东和整个上海的“开发开放”提供源头活力。
上海需要浦东!中国需要浦东!同样,浦东和上海也需要全国!
浦东开发开放于上海、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战略价值,首先在于“示范、引领、服务”。透过“流动、集聚、创新、辐射”背后的生动故事,一切皆在不言中。
科学发展观主导未来浦东开发开放
“亩产量”———目前浦东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这可不是指一般农作物的亩产量。这是一个新名词———科学发展观的植入为传统意义上的“亩产量”注入了新的时代含义。
“亩产量”新意何所指?记者耳闻包括:土地开发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吸纳资金系数,单位产业用地的实物产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创造税收的能力。包括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和“无地招商”等等。而在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嘴里,追求“亩产量”,还突出于对浦东新区的精深化开发。他告诉记者:“本届区政府要致力于对新区土地作二次、三次开发。”
在长三角内,上海的“亩产量”又4倍于长三角的平均“亩产量”。而在上海范围内,浦东的“亩产量”又大大高出上海的平均值。进一步缩小范围,张江、外高桥、金桥、陆家嘴的“亩产量”又远远领先于整个浦东的平均值。举个例子,去年浦东每平方公里土地“亩产量”均值是6.6亿元人民币,而浦东张江、外高桥等园区的“亩产量”均在四五十亿人民币以上。就这么着,区政府仍不显满足。只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亩产量”还可增长更快、更高。记者了解到,区里继续抓“亩产量”有多重抓手,首先致力于抓功能开发的区域化和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还有就是继续培育中高端三产服务业。
在浦东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另一个词叫“和谐”。
张区长解释:“下一步浦东开发除了要‘精耕细作’,会更加突出以人为本这个开发开放的根本宗旨,更加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园区与社区、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和谐。”作为阶段性的目标,重点突出于就业和社保,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城市服务功能。作为阶段性抓手,重点深化“区镇联动”及园区与“功能区”之间的联动。
今天的浦东———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舞台。浦东由“青春少年”成长为“英俊青年”,也许还要再经历15年甚至更长。浦东的成长,上海关注、中国关注,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援引曾三次访华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言:“我愿意替浦东发言。在黄浦江的东岸,太阳升起的地方,上海正营造着21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