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抢占基金管理“要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1:31 上海证券报 | |||||||||
品牌联手、平台整合的竞争新趋势将在业界出现 银行系基金公司试点设立的时间表一出,颇让同样对基金管理市场垂涎已久的保险公司羡慕和着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在谈到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话题时曾表示,将研究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然而,观察已有的基金公司股东名册,人们不难发现,借道集团子公司,外资保险早已抢占了基金管理的"要塞",未来更将显露出品牌联手、平台
混业进场分业经营 信诚看来今年注定要在上海金融界掀起一阵强大攻势。不仅经营得已颇有声色的人寿业务将登陆外资最为集中的上海,两大合资股东中信与保诚的"第二次握手"还将诞生出同为信诚品牌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有人戏言,尽管在地域经营和团险业务等方面,外资保险苦等了几年,但在进军基金管理市场上,它们却得到了"超国民待遇"。在绝大多数中资保险尚在等待"研究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最新政策下文之时,混业经营的外资保险集团已通过下属资产管理子公司捷足先登,成功申请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 在此之前,尚无一家合资寿险与合资基金的中外股东均为同一集团。然而,在目前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阵营中早已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保险板块"。在保诚之前,已先后有ING、安联、AIG、保德信等多家保险控股集团在中国内地拥有了基金管理的窗口。 合力助推年金情结 今年以来,外资保险纷纷取得了团险和健康险等新的业务许可。与此同时,企业年金尽管目前仍有待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朗和细化,但几乎所有的外资保险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即将正式投入运转的企业年金业务。 宏利金融亚洲区行政副总裁施德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年金将是未来中宏拓展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他同时表示,除了托管业务外,中宏会争取其他如账户管理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等三大业务,而通过与集团内部的基金公司的合作也是合作模式之一。他称,未来如果要设立合资基金公司的话,宏利很有可能会再度牵手中化,进一步强化双方的战略合作。 无独有偶,金盛人寿总经理蓝沛乐也表示,据他所了解的一些不完整的信息,金盛的外方股东安盛集团正积极谋划进军中国内地基金管理业务,有关的接触正在有序展开。如果合资基金公司顺利组建的话,金盛未来在年金业务方面与该合资公司的战略合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有类似考虑的不仅是少数几家保险公司,不少有着类似战略布局的保险集团都有此意。 率先取得养老金公司牌照的太平养老保险总经理王连万介绍指出,针对中国企业年金采用的信托模式,太平养老保险将贯彻"收益、安全、服务"的经营理念,为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受托人(太平养老保险)、托管人(专业银行)、账户管理人(太平人寿)、投资管理人(太平养老保险) 四种角色在内的一揽子服务,目标是成为中国企业年金领域的最佳综合供应商。其中,除了无法介入的托管业务外,清一色的均是"太平"品牌。如果已经申请的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顺利设立的话,无疑将更强化"太平系"在企业年金领域的竞争力。 母体拷贝共振效应 事实上,通过关联股东关系,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在海外市场司空见惯。不少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其下属资产管理公司尽管资产管理规模庞大,但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来源于集团内的专业委托代理。但不能据此就简单地将这种关联人购买理解为"托盘",商业利益为先是所有公司共同遵循的守则。 关联人购买的一个优势在于,由于不少合资公司借鉴了外方的技术和管理流程,因此在内部投资流程、分析方法、风险控制要求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仅如此,由于在代理成本和风险控制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内部的专业分工在很大程度上还形成了共振,快速提升了集团的综合实力。 上述这些因素在客观上有利于保险公司选择同一股东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加上多少存在的关联优势,让"自己人"更多一些机会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