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规则、品牌,一个都不能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00:03 商务部网站

  低成本低价格不再是优势

  低成本低价格,这一曾被很多浙江商人引以为豪的优势策略,在我看来却未必如此。如今,它的生命力不但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牢固,而且有时候反倒成了国际竞争的一种劣势。

  --温州打火机协会副会长、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董事长黄发静

  一度平息的欧盟“CR”法案有可能卷土而来,技术壁垒将很有可能把中国打火机逐出欧洲市场--面对日前这则颇为震撼的业内消息,曾经打赢欧盟CR案的黄发静却料到这一天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前天下午,忙碌一天后的黄发静在电话那头冷静地说,“价格上的优势逐渐转为劣势,这也是欧盟老想把我们赶出去的重要原因。”

  温州的金属打火机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80%份额,留下的份额不到20%,还有那么多国家去分,而且我们的价格还这么低,人家当然不服气……在黄发静眼里,温州打火机的价格利器,眼下却显得令人不安起来,也成了贸易摩擦的直接导火线。而如今国际上频繁出现的很多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多都沾染了类似的价格色彩。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黄发静认为,这也暴露出当前浙商发展思路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行业自律相当不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以及内部恶性竞争。为了争取市场,一些浙商惯于打出那张最简单、最方便的价格牌,更有仿冒者或“三无”企业变本加厉低价倾销,最终逼得好企业好产品无奈随波逐流,这些现象已引起国际上很多正规的进口商与进口国相关制造商的反感和不满……

  毫不讳言地数落着这些行业弊端,黄发静更希望当前贸易思路能尽快得到扭转,走出去的浙商应尽早抛弃把“价廉物美”作为惟一法宝的做法,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及技术含量入手,走上一条“价好物美”之路。同时,政府在宏观方面要体现引导的职能,对辖区内一些已经极大超越市场需求、并盲目扩张的产业要给予适当调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步引导浙江从贸易大省走向贸易强省,打响浙江制造的牌子。

  有制造,更要有创造

  企业家的利润就是来自风险、来自创新。如果那些出口商还一味拘泥于代为加工、贴牌生产,我担心他们的开拓和创新能力会渐渐失去,这也意味着可能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祥荣

  从2000年开始,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一直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在惊叹于创造的速度和数量奇迹时,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早纳入金祥荣的关注中。他注意到,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出口贸易形式,在前期给浙商带来稳定利润的同时,对于浙商的创造力、开拓能力将是一种遏制。

  品牌、网络是国外的,连技术也是国外的,当浙商和国外代理商签下了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贸易合约后,市场开拓能力没有了,创新能力也退化了,企业就变成了计划经济下的车间。这些在主张“企业家就等于创新,企业家的利润就是创新的利润”的金祥荣看来,没有研发能力、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企业,充其量只是简单的装配车间;同时,放弃了企业家身份的浙商只是一个空壳,“这种国际化之路并不明智”。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则认为,浙江商人从事制造业加工的比较多,但大部分是打工经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2002年,浙江制造业研究开发费用只占增加值的1.1%,而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科技经费增长率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率,相比之下,我们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无法实现“走出去”战略。因此,浙商要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加快上档升级,打造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品牌。

  没有品牌,市场再大也是空的

  近几年,我省已成为全国遭受反倾销、特保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纺织品占了相当比例。对于后配额时代,浙江企业仍然会问题不断,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盯着“量”增长的浙商,过多纠缠于价格竞争,而忽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尽管是全球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浙江袜子出口的价格却很低,每双平均价格才0.21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出口效益相当低微。更应该引起浙江纺织品企业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强国际品牌的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

  --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素娥

  2005年,历时40年的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宣告结束,面对“后配额时代”,产品出口明显的“量增价跌”现象,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认为,这也正是一个考验浙商“国际化”的时期。

  纺织行业是我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李建华表示,浙江企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品牌意识淡薄,尽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多数仍停留在激烈的价格竞争战中。同时由于进入门槛不高,一些浙商为谋求利益,经常选择进入低端产品市场,外贸纺织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导致他们不会去争取创立自己的品牌,争夺国际市场。

  在李建华眼里,眼下这场竞争是贯穿原材料、市场、营销、技术、人才等纺织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而从事纺织业的浙商也将经受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浙商今后的发展不能靠简单扩大再生产,而是要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同时,积极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将贸易中心向国外转移,减少被制裁的可能,及时了解行业技术标准及其他新的要求,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接轨国际市场。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华说,相对于国内市场,我感觉国外市场开拓起来还比较容易些。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市场的经验。但目前从市场的形态、面对的对手、竞争的局面来分析,在国外市场我们相对还是比较弱,但这个市场刚刚起步,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一步步完善起来。其中品牌形象是最基本的。此外,是否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产品本身质量能不能得到市场认同,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等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表示,只有坚持打自己的牌子,才能使企业在世界各国打下良好的品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赢得主动。如果当初我们百分之百地为外国企业定牌生产,那么品牌还在外国人手上,“大虎”公司的主动权就是别人的。打火机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别人想什么时候停牌就什么时候停牌,我们只能被别人任意宰割。现在,是我想什么时候停牌就什么时候停牌。

  与邻为友,让别人有钱赚

  经历了西班牙烧鞋、俄罗斯扣鞋事件后,温州的很多轻工行业包括鞋类企业都在反思,这对温州商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锋

  商人向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我们的很多浙商却表现得有点“天真”,往往片面强调“在单赢的格局下极易招致对方市场的阻挠和干扰”。

  对此,朱锋认为,不能一味地指责国外,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浙商修好内功上。最近朱锋经常在思考几个问题:如果在西班牙的温州鞋商能多招募一些当地劳工,做些公益事业,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后,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情形;如果在俄罗斯的温商能严格规范自己,并把销售利润更多地留给当地贸易商,如今的市场或许更宽广;如果类似由温州东艺、吉尔达和泰马等13家温州鞋企抱团打开国际鞋类高端市场的模式能早点实现,“浙江商人只会造便宜货”的帽子也可能早一天被摘掉。我希望,这些能早日成为现实。

  通过自律最终实现共赢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仅凭浙商个体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面对激烈竞争和各种贸易壁垒,我建议应形成一种浙商自行建立出口合作联盟、行业层面的非政府自律性中介组织、政府层面的有效监管与引导的“三位一体”的贸易系统。这将有助于浙商在和谐中求发展,从而达到共赢。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

  从低成本扩张道路起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与浙商营销天赋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优势,曾是很多浙商开拓国际市场的“杀手锏”,在赵伟眼里,这些如今倒成了很多浙商急需破解的瓶颈。

  赵伟指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如今低工资劳动力越来越少;同时受资源和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扬等,这条路子快走到头了;更为突出的是,低价低质导致近年来的出口回报率在下降,由此也成了浙商提升浙货海外美誉度的“绊脚石”。

  浙商市场扩张路径急需转换,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加产品差异性,提高品牌档次、控制外销渠道等。同时,针对浙江私企发达、企业家多而散的情况,赵伟还指出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鼓励广大的浙商成立行业自律联盟尤其是出口卡特尔,政府则应在规则传达、国际谈判上发挥作用,活跃在其中的行业协会则侧重沟通协调,如设立预警机制,搭好服务平台。

  服从国际规则,规避贸易风险

  中国加入WTO后,浙江企业被推到国际经济的前台,这对浙江民企是一个挑战。国际经济是信誉经济,必须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如何顺应规则按照秩序持续发展,成为浙商前进中的重要课题。--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软件外包商之一,浙大网新总裁史烈形容起公司“外交”之路用的却是“如履薄冰”四个字,“软件外包这一行圈子很小,一笔生意没做好就可能垮掉”。因此,在浙大网新下定决心做软件外包业务时,标准和规则理所当然地被放在了首位,这点对于正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浙商来说,格外重要。

  在浙大网新出口软件基地有个全封闭的会议室,只有一扇出入的门,用的全是隔音材料,史烈介绍,这是为了客户专门设计的。新兴科技产业在国际市场十分看重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在软件外包项目上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也是国际惯例。“既然别人订出了国际规则,当浙商还没有能力去改变时,就应该抓紧时间去适应它。”史烈认为,浙商在信息产业上也面临着像打火机、纺织品这些传统制造业遭遇的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不过浙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规避。正如当初美国道富公司对浙大网新的评价一样,浙商不仅在技术上能很好地处理,而且有着聪明才智。史烈表示,浙商在接轨国际市场时,除了适应规则,还可以找一些到国外注册公司、与国外合资等突破的机会,但浙商必须积极做准备,只是等待肯定无法融入国际市场。(本报记者 朱平 罗凰凤)

  (信息来源:浙江经济信息网)

  (信息来源:浙江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