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媛
当激战后的希腊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世界的目光已投向了2008年的北京。
体育赛事,特别是像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体育盛会,给主办国提供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提升发展的良机。
在记忆中,奥运会赚钱的历史是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随后的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等各届奥运会,都有从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的“赚头”。正是因为奥运会能够为举办城市带来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才使得当今奥运会越来越成为国家、地区和城市角逐的焦点。奥运会大幅度地拓展了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
对于主办城市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具体的行业、企业,特别是直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服装企业,奥运商机何在?
奥运经济有一个很明显的周期特征,就是7到10年。都说奥运经济的周期是“前三后四”,在这个期间内,奥运会对主办地的影响、发展、效益最为显著。作为服装企业,如何运作得好,从时间上讲,即便是从“种子”做起,这个周期也足够了。因此,服装企业大可不必有良机已过、生不逢时的遗憾。
奥运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极强的需求领域划分,如:材料设备、环保安保、文化旅游、特色商品、餐饮等。我们不难看到服装服饰,尤其是特色服装服饰、制服、休闲服等,将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奥运经济的几乎所有需求领域。
特许经营是奥运商品市场的重要内容。然而,奥运特许经营权一般都会被少数实力雄厚的商家垄断。事实上,竞争奥运商品市场,也并非一定要走特许经营的路子,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在奥运商品的外延市场动脑筋,也是潜力巨大的。
有资料显示,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外国游客并没有对汉城奥运会的专门商品表现出更多的兴趣,而是被韩国传统商品所吸引。北京大运会期间,运动员除在大运村内及附近商场购物外,市区繁华商业街,如: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等,经常有志愿者陪同运动员和官员参观购物;秀水、红桥、古玩城更是首选之地。旗袍、中国结、丝绸制品、玩具和文化衫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品成为畅销货。
无形的商机往往容易被有形的市场所掩盖。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大块头”们包揽了奥运特许经营资格的时候,没能跨入这个门槛的企业家们应该密切注视奥运特许经营衍生的次级需求市场所带来的可能商机。
我们相信,敏锐勤奋的服装企业家必定能分得2008北京奥运的服装“奥运羹”。
《市场报》 (2005年04月15日 第二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