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能否拯救保健品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7:45 中国经济时报 | |||||||||
近日,雅芳终于拿到直销试点的牌照,而此前公关力度颇大的安利却先失一局,还在焦虑的等待之中。之所以如此,与两者在中国有着不同的直销运营模式有关。前者,以转型彻底著称,大力发展以专卖店为核心的销售网络,成为单层次直销企业的代表,而安利却仍然被视为多层次直销的典型。除此之外,还与安利的产品、特别是保健产品在中国受到争议颇有关系。
日前,中国商务部已经明确:直销产品将只能是保健品、化妆品和日用生活品三大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开始直销运作的内资企业至少在1000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而他们又大部分属于保健品企业,这些企业无不“望穿秋水”,希望能拿到直销牌照。 但商务部对此却不无谨慎,《直销法》的出台仍然犹抱琵琶。一开始的传言是在去年底、入世三周年的时候出台;后又传言今年5月份出台;近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又声明,我国就商业直销进行立法的条件还不成熟,目前只能以直销条例的方式进行规范。直销条例草案虽已起草完毕,提交国务院,但何时出台尚没有时间表。 有关政府部门审慎的背后是混乱的保健品直销业。从世界直销业的发展来看,直销业作为产品营销的一种模式,许多国家并没有严格禁止其发展,相反还在法律上给予肯定。在中国,由于前些年传销业的声名狼藉,使得社会公众对传销、直销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导致传销与直销在相当长时间内被“一棒子打死”。但随着中国入世和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的加强,直销试点和立法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保健品巨大的市场诱惑和对保健品严重的信任危机交织在一起,许多保健品企业纷纷想通过直销来拯救危难的保健品业。 我们看到,保健品业危机重重,传统的保健品销售费用不断增高,巨额广告费和促销费已成为众多保健品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随着同质化产品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广告的效果也大为削弱。不断增长的卖场进场费、货架费等更是让企业苦不堪言,使得急需资金投放广告的生产商雪上加霜。而更主要的是,保健品行业一直面临深度的信任危机,借助媒体炒作的传统营销方式风险太大,使得许多保健品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一、两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保健品企业不免把将出台的直销法看成是救命稻草。 直销这种面对面的营销方式,特别适合保健品销售,除了可以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节约营运成本,增加回款能力之外,直销还特别有利于对消费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保健品企业对其产品的宣传。同时也可避免借助媒体炒作的传统营销方式的风险。 毫无疑问,不断创新营销方式的“营销大师们”对直销充满了希望。近年来,以会议集中为形式的直销活动——会议营销日渐盛行。另外,所谓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直销方式也开始兴起。中小保健品企业仿佛找到了生存盈利的低风险途径:一支队伍、一个产品、一套方案,即可快速启动某个市场区域。无广告投入、无铺货风险,似乎保健品市场的土质一夜之间变得肥沃起来。但是鼓吹、夸大产品的功效,甚至违规宣传能治病的疗效等现象却再度出现。 其实,直销只是一种行销手段,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目前全世界的直销销售额还不到商品零售总额的1%。归根结底,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说什么都是白搭。况且,由于直销行业的复杂性,经营管理上也同样存在着很大风险。 这恐怕是寄希望于直销的中国保健品企业必须认清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