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构建证券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6:00 上海证券报

    我国的证券市场仅有10多年的历史。在短短的10多年期间,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超常规地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截至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逾1200多家,证券市场的总市值已达4万多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0%左右。然而,证券市场超常规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长期以来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迅猛发展。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规则尚未充分建立并得到遵守,导致了证券市场不规范,各种违法违规现象长期滋生和蔓延,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信用缺失

    尽管近年来证券监管法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监管手段不断创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但证券行业内的违法违规等失信现象依然不断发生,且呈现出典型的"信用缺失"特点。诚信意识、诚信文化、诚信环境和信用管理几乎全面缺失,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近乎最高级的市场经济领域,同时也成为最缺乏"诚信"(支撑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要素)的领域。这一严重的背离现象,恰恰是我国证券市场波澜不断的重要基础根源。因此,作为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证券监管的目标之一,诚信及信用管理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永恒主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信用缺失并不是孤立的,它正是我国经济秩序失范、经济信用缺失状况在证券市场的蔓延和集中表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信用的缺失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瓶颈。

    经济生活领域的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经济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成本--收益的问题。如信用缺失有利可图,且不会得到严厉的制裁,不用付出太大的成本,经济活动主体往往不会选择诚信。如果守信者能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保障,那么诚信就容易形成风尚。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信用缺失的成本与收益比率仍然失衡,而其根源就在于制度的缺陷。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没有诚信的、参与者缺乏自律的市场,肯定是一个没有效率的市场,体现为交易成本增加,进而极大地损耗社会资源,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证券行业的长期发展极其重要。

    信用管理制度是行业生命

    近期,大家都在谈论"边缘化"问题和对证券市场和证券业重树信心的问题。其实,信心来自信用。要重树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根本上是要依靠证券业(包括各证券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交易所和投资者)自身重树信用,要调动和提高从业者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的自觉性,形成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合力。但是,任何一种伴随利益冲突的自觉行为从来都不会自动形成,必须辅以必要的外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恰恰在于它能够激励诚信行为,约束失信行为。

    (一)信用管理制度的本质在于约束与激励并存

    信用管理制度是一种以信誉记录与公示为手段的具有高度自律性的行为制约和激励的制度安排。诚信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让政府多一个管理行业的"大棒子",而是造就一种机制,一种无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一系列能够使社会各层面行为主体自动接受或遵守国家法规、社会规则的"规范"。所以,开展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不是用我们的手去管理社会和人们,而是通过信用约束这种无形管理、柔性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

    因此,如果说政府依法监管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有形监管",那么,社会化的信用管理则是一种"无形监督",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是一个重要补充和延伸,对监管法规的有效贯彻是一个重要推动。在现代社会,单纯依靠政府行为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管理的要求,因而提出了社会化管理和自律管理的命题。信用管理则是社会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而且,与政府管理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相比,社会信用管理还具有推动被管理者自觉规范和自我约束积极性的特点。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管理机制的作用就越明显,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构成,它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有促进社会文明和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功效。

    具体说来,完善的社会化信用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主要表现为:增加信息来源和信息供给量,提供信息便利,有利于降低政府的社会和行业管理成本;有利于监管信息的历史性和系统性,提高信息价值;为政府监管特别是审核审批和监管处置提供简明的相对客观的决策参考,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性;有利于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区分监管重点,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和资源;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综合预警分析支持;不仅制度本身具有明确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而且可以通过调动行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积极性,来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效果。

    (二)信用管理制度是证券行业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开展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信用管理建设,是证券行业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证券行业的准入要求比较高,客观上需要借助系统公正和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来辅助日常工作。现有的评估认证和信用信息提供渠道由于存在若干不适应,已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证券市场和监管工作需要,建立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对证券监管更具有辅助意义。

    开展规范化的信用管理,也适应证券业市场化程度高、人员流动性强和人事档案管理较松散的特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人事管理虽然带有计划和僵化的色彩,但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由于其特有的威慑力作用,使得人们格外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自己的档案里留下"污点"。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转轨以及人员流动性增强,人事和档案管理没有采取新的形式及时跟上,信息归集和记录管理零散、封闭,客观上削弱了行为人的信用意识。这个问题在证券行业尤其表现突出。有的人在一家公司出了问题,换一家照样行得通。这是导致少数不良人员利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平台大肆谋取个人利益、损公肥私的重要温床。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式新机制,通过建立机构和从业人员系统的信用档案并辅之相应的公示,既是对现有人事管理的弥补,也增强了信用约束,有助于调动各方面重视和维护行为信用的自觉性。

    随着信用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还可以借助信用管理系统提早介入对拟上市公司的信用管理。由于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系统记录,首先有利于形成对拟上市公司的行为约束,使企业及早养成诚信习惯,在进入上市程序之前就加强了规范化运作;同时又可以为监管部门日后的审核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历史信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在企业上市之际突击收集信用信息的局限性。

    (三)诚信建设是证券业和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诚信本来就是证券监管的目标之一,诚信建设本来就是证券业和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永恒主题,而不是为了市场建设才要搞诚信建设。这一逻辑思维告诉我们,诚信建设、信用管理和证券监管是不可分割的。既不能在市场发展任务完成后,再去建设诚信,也不能先搞诚信建设,然后再发展市场;诚信建设必须在市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步进行。

    开展信用管理,是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国际接轨的需要。缺乏系统的信用管理,意味着社会、企业和个人缺乏健全的信用记录,意味着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往中缺乏可信度,缺少相互间赖以沟通了解的渠道。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特别是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障碍,也增加了国际经济往来的成本,加大了国际经济交流成功的难度。有人形象地称缺乏信用管理基础的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就像不会说英语一样,没有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当前,资本市场国际化已初露端倪,解决好社会信用这一无声"国际语言"障碍的必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需要在证券业抓紧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目前看来,以行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走向行业间联合共享,将是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整个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尚未成型之时,证券行业有针对性建设相对成体系的信用管理制度,是必要和可行的。

    构建信用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要有诚信概念和规范或准则(统称诚信理念);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人们了解掌握诚信文化思想和理念,形成诚信意识;三是要有制度保障和相关工作与措施,即"信用管理"。思想理念和规范、教育和培训、制度与约束,这三个环节在诚信建设中缺一不可,其中,理念是前提,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而最重要和最有促进效应的是第三个环节------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架作为信用信息的归集、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工程,信用管理是一个综合运作体系。它包含了三大系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用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规范系统)和七个环节(信用记录系统、信用揭示系统、信用评价系统、信用服务机构、微观层面制度安排、宏观层面制度安排和管理)。

    实现信用管理体系最佳作用状态的关键在于,是否体系完整、运作机制有效。要使之具有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等运行机制和特点。按照这一原则目标,证券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应围绕下述几个方面展开:

    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运行软件;购置和建设信息数据库及其运行的硬件系统;进行信用信息的征集、录入;信用信息的整合;提升和延伸信息系统功能;建立信用信息查询和发布平台;制度安排。围绕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进行制度安排,即制定规范信用系统运作的外部和内部规章规则。一是保障该制度依法运行的相关制度安排;二是提供内部运行规则,规范信用信息经营各环节操作规程,使信息服务机构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围绕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发挥辅助监管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和办法,使信用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成立信用信息服务机构,也可以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信用管理属于社会化管理范畴,应由行业自律组织来管理,民间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只有这样,信用管理系统才有持久生命力。政府的作用是在开创阶段做些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

    围绕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制定或完善相应的诚信规范;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推动公司和营业部适应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要求,增强信用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将信用系统运行成果与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联系起来,发挥好辅助监管作用----------监管部门可以将信用信息及加工成果,作为具体监管手段和工具,如,明确监管部门在什么情况下要求机构或个人出具信用评价报告或提供基本信用信息;依据信用评价报告制定对监管对象的政策措施;依据信用信息库分类指标和预警指标系统进行重点监控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证券行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