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喜是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4:00 上海证券报

    近段时间,国际市场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全球性基础原材料价格也不断冲高。这无疑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施国华:新一轮行业洗牌即将出现

    这次原材料上涨,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以及行业上下游间造成冲击的程度是不同的,尤其在成本不能得到有效转嫁时,必然使相关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行业的重新洗牌。

    以铁矿石价格上涨为例,对于上游大的钢铁集团来说,此次铁矿石上涨71.5%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71.5%的涨幅是针对大的钢铁企业长期供矿协议离岸价格而言的,去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交易平均离岸价为每吨24美元,上涨71.5%意味着每吨平均涨价18美元,到岸后的价格约60美元,与去年中国进口每吨铁矿石实际平均到岸价格61美元相当。即反映到大的钢铁企业炼钢成本上涨不超过10%,而第一季度,国内钢材价格上涨的平均幅度超过了10%。也就是说,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市场价格的上涨已经差不多把原材料的上涨消化掉了。但对于那些规模偏小、没有高精尖产品、没有自有矿山的中小钢铁企业,到海外购买铁矿石,由于定货量小,议价能力差,价格往往高出平均到岸价格的10%--30%,偏高的原材料、偏低的附加值和偏弱的风险转嫁能力,将导致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若此情况继续延续,必然增大中小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甚至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钢材价格的上涨还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游行业。如机械、汽车、集装箱、造船、家电等用钢大户的生产、销售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国内市场整体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直接面对客户的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价格转嫁可能性较小,其利润空间必然受压。据估算,以工程机械为例,钢材在工程机械行业原料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部分企业已经达到90%以上,平均在70%左右,随产品精细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在钢材成本上升10%的情况下,行业平均净利润下降100%以上,毛利润率下降5.2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下降3.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也是用钢大户,在板材成本上升10%的情况下,行业平均净利润下降70%,毛利润率下降2.9个点,净利润率下降2个点,与机械行业一样,成本上升对不同汽车企业的冲击也是不同的,对利润率较好的冲击不会很大,但利润状况较差的则很可能出现亏损,导致生产难以为继,甚至可能成为被兼并的对象;家电业尤其是冰箱、空调、洗衣机以及小家电,钢材价格约占家电行业可变成本的20%--30%。作为产能过剩的末端行业,一方面受其上游原材料价格拉涨的挤压,另一方面还受下游分销商、连锁巨头的挤压,家电企业的议价能力和转嫁成本能力最弱,若上游钢板价格上涨10%,则行业平均净利润下降90%,毛利润率下降2.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下降1.9个百分点,原材料上涨将成为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且利润微薄的家电企业难以承受之重,新一轮家电业洗牌将不可避免。

    可以讲,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各行业的影响是深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利润将会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并最终被兼并或被洗出市场。而具有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以及那些能迅速调整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原材料涨价也许是其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做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绝佳机会。

    

陈丽棠:标本兼治 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经济生活中有一个著名的"短板原理",即一只木桶的最大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反应到经济中生活就是,经济的增长,受制于能源、交通、原材料这些"瓶颈"产业。多年以来,这些因素就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中国是基础原材料消耗和进口大国,近两年来,GDP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原材料高消耗为代价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所拉动的,加上遭遇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风云突变,能源原材料短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波及了处在能源、钢铁产业链下游的诸多企业。

    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虽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生产基础原材料的上游企业来说是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但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来说还是弊大于利。首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会带来通胀压力。我国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是刚性的,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由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为特征的通胀压力会逐步放大。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月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3.9%,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7%,呈现出通胀压力中批发物价指数PPI向物价指数CPI传导的倾向。其次,基础原材料价格的高企,直接吞噬了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煤电油运金属矿石等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下游加工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营运成本,有些加工企业由于竞争激烈,本来就处于微利状态,加上成本转嫁能力差,不可避免会造成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

    尽管中国经济是否整体过热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但是,针对结构性不平衡的宏观调控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居幕后。"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是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内涵。从长远看,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导向下,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原材料供需失衡的紧张状况会逐步得到缓解。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特别是控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规模,对于抑制钢铁等生产资料过旺需求,保持整个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飚升,中国企业应主动争夺定价话语权。一个月前,包括BHP、澳大利亚Hamersley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在内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与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达成铁矿石涨价71.5%的协议,随后宝钢集团代表中国在谈判中被迫接受了这一价格。4月4日,BHP坚持将价格上涨103%至114%。面对国际对手的步步紧逼,中国企业应该团结起来,改变谈判模式,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保持供求匹配,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古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处于相关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损耗,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原材料库存,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开发生产上游产品,延伸产业链,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

    健全期货等衍生产品的避险渠道。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套期保值,但是目前许多能源大宗交易仍以行政手段安排为主,中国企业的大宗采购暴露于国际市场面前,被国际炒家操纵利用,成为全球能源高溢价的"买单者"。尽快健全期货市场,增加期货品种,培养相关人才,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避险工具,要让企业有避险工具,并且能把避险工具运用得炉火纯青,才能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成长起来。

    

钟山:涨价背后的利益分配

    这一轮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同时也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利益再分配。然而,由于国内经济中仍然存在政府监管的缺位和权利寻租的空间,这种利益的分配往往并不是向着公平的方向前进。

    同样是从事原材料的生产,石油行业和煤炭行业从原材料涨价中所获得的财富在分配上却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煤炭行业曾是中国原材料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展较快的,但市场的失灵在此轮煤炭价格暴涨的过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体现。尽管煤价一涨再涨,但频繁的矿难让人们感觉到,涨价所带来的庞大利润似乎并没有多少用于矿工生产安全条件的改善。显而易见,当安全生产的监督和劳动保障的制度都被置之脑后,原材料的涨价只能导致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少的人集中,而更多的人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将会受损,由此导致的对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负面的。

    相反,在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存在高度行政垄断的石油等原材料行业,其产品的涨价带来的财富效应在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上却具有很大积极的意义。

    人们一般不会注意到,尽管石油行业同样因为油价的上涨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但石油行业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是以税收的形式进入了国家财政收入。与此同时,由于绝大部分石油行业的公司是由国家控股,因此其利润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国家来控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可以说其中石油等行政垄断行业所做出的贡献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同样是原材料的涨价,为什么财富的分配效应却如此相去甚远?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这就是以税收体制和社会福利机制为主体的政府再分配机制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其实,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中一直都真实地存在着,原材料的涨价只是让这种存在前所未有地凸现了出来。

    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于原材料的涨价,我们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考虑宏观调控,很多人开始思考我们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我们还有必要考虑利益如何分配和由谁分配的问题,市场和政府在其中的地位都不可或缺,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一种机制失灵的时候,另一种机制能够继续保证财富分配的公平。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政府的再分配机制仍然存在着众多亟待完善之处。就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之复杂、牵涉的利益之广泛而言,我们税收体制和社会福利体制的改革绝对算得上我们经济改革的攻坚课题。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原材料涨价趋势能否维持的问题。毫无疑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一个市场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其利益的分配必然要具备双赢乃至是多赢的特征。如果原材料的涨价只是让少数人获益,这种价格的上涨可能最终还是难以避免缺乏现实支撑的问题。

    

李杭绍:上涨可能引发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

    最近,以石油、铁矿石为主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在高位基础上又有所冲高。电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在煤电联动的情况下,企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都有可能出现上涨。另外,煤价今年将继续上升也成为共识,这一轮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普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人们的担心主要来自基础原材料价格走高,会否形成今年更加严峻的通胀压力。事实上,今年2月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即CPI已经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9%,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通胀压力中PPI向CPI的传导今年可能会成为CPI出现较大增长的主要动力,也为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关联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铁矿石价格攀升将直接导致钢材价格走高,而钢材价格的上涨将推动房地产价格继续高位攀升,这将从一定程度上抵消目前国家控制房价政策的效果,也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成本。

    CPI与房价无疑是本届政府最为关心的两点问题,但是由国际价格走势带动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出了中国政府能力所及的范围,政府目前只能通过抑制本国需求来加以控制,因此在控制房价方面,如果目前政府出台的种种政策还未能发挥明显作用的话,估计还将有更为强劲的新一轮"组合拳"会实施。所以,预测认为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引起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

    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在短期内受益方将是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产业。比如石化行业,有预测认为,高油价会使石化行业景气周期延长两年。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通过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的业绩报告已经看出,高油价使这些企业获益非浅,油价上涨虽然给炼油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是乙烯等化工产品价格大幅走高,消化了这部分成本,而在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炼油的毛利提升也值得期待。发电企业在新的定价机制下将缓解煤碳涨价的压力,扩大利润空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原材料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