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外贸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的贸易大国。这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所作出的贡献最大。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43%。其中出口338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9%,占全国比重57.07%;进口324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95%,占全国比重57.81%。
另据中国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去年国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前100位的企业中,90家企
业属于IT类企业,且以从事加工贸易为主,其出口额总计为1008.53亿美元,占前100位企业出口总额的94.17%,占同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29.77%。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前100位外资出口企业中,外方股东大都来源地包括萨摩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国际金融离岸中心。
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外资企业的增长。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1978—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4.9倍,年均增长16.74%,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
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有目共睹,问题在于这究竟是谁的增长?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及其地位的上升;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外资企业的增长。
无需否认,外资群体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变化之一,对中国的就业、资本形成、财政收入、国际收支平衡等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由于中国引进的外资以波动性较低的直接投资为主且外资企业出口实绩可观,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引进的外资中波动性高的组合投资(即证券投资)所占比重太高而蒙受重创,中国却能够独善其身。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留给中国人的不过是一点可怜的加工费。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丧失市场定价和产业升级的主动权,以及对外资企业无原则的“超国民待遇”,包括不惜为此承受外资转移过来的环境污染,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沦为外资企业残酷压榨工人的帮凶。这也意味着,短期内中国难以摆脱世界“代工厂”的角色。
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依赖和优惠又进一步造成了扭曲市场的后果。由于外资企业享受着诸多内资企业所无法企及的优惠,在不平等竞争的压力下,相当多的内资企业不是努力改进技术和管理,而是千方百计转换身份,获得“外资”的名分。
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利用外资统计账上,那些盛产阳光和沙滩却并无实际资本积累的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离岸金融中心居然成为中国名列前茅的外资来源地。实际上,这只不过表明他们充当了中国资本外逃然后回流的“中转站”而已,在这个内资“外逃——回流”的不透明过程中,我们不仅付出了可观的经济成本,还给心怀叵测者提供了上下其手侵吞公有资产的机会。
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的一句话曾经在中国广为引用——“资本没有旗帜”,的确,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利用国际资本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千万不要忘记资本的收益有自己的主人。一个高度依赖外资企业的国家可以是一个账面的“贸易大国”,但绝对不会是一个贸易强国。
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曾经大量利用外资,但只是在通过收购等多种方式获得了这些资产的所有权之后他们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暂时的“繁荣”已经在接二连三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中化为灰烬,梅内姆本人也在阿根廷社会上身败名裂。
那么,我们应该走哪条道路呢?
作者:梅新育 博士后 商务部 研究院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部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