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谁说了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1:01 证券时报

    保值增值是管理国有资产的一条红线,这些年的一些国资改革的争论往往是围绕这个基本原则展开的。最近,笔者听一位证券监管界的资深人士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家国资宾馆建造时花了5000万元,后来改制,以3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民营企业。交易完成后,议论出来了,有人以出让价格比成本还低2000万元为由,指责国有资产流失。想不到的是,指责传到民营企业老板的耳朵里,他不干了,要求以2000万元的价格重新卖给国资部门。原因在于,这家宾馆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实在是不好经营,实际价值大大
低于建造时的成本。两边都感觉吃了亏,于是引出了一个话题———究竟应当如何来评价国资的价值?

    自从国资改革之日起,我们就对国资提出了保值增值的原则性要求。其中,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然而,实际运行中,资产的价值往往会发生变化,在资产交易中,需要按市场价格进行重新计算。但由于人们简单理解保值增值使问题复杂起来。

    去年郎顾之争之后,国资管理部门倍感保值增值的压力,行为变得极为谨慎,甚至直接干预国企行为。突出的问题有二:一是有些国有资产的划转不与国企商量,不按《公司法》的规定,未履行程序就实施;二是将国企的投资管得过死,有的地方国资委规定,凡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须由国资委来决策。每个行业都有其运行的特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国资委不是万能的,怎么可能对每个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国资委成立时间不长,但批评其管得过宽或过死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当然,国资委的行为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选择,但这些行为已影响到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影响到公平与效率,也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一股独大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此造成了大股东占款、问题高管频出、上市公司不分红等诸多问题。一股独大的问题已讨论很多年,规范国有大股东已呼吁了很多年,为什么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原因就在于国资管理部门不积极。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股权分置千呼万唤出不来,不是证券监管部门不积极,问题在于国资委等部门的态度。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市场缺陷,从这个角度来看,国资的主要价值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其社会效益应当高于经济效益。当然,既然是资产就要寻求价值最大化。

    国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保值增值,并不意味着没有流失。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某国有药厂改制时作价2亿元出售,高于其固定资产净值,但改制一年后,其商标等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就达到了10亿元。这到底是增值还是流失呢?因此,我们需要对国资价值进行科学的衡量,而不是机械地守住保值增值的底线。

    导致国资流失的主要问题是内部交易,尽管我们已推行公开交易、资产评估审核等制度,但操纵的情形仍很严重。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科学衡量国资价值的办法,可能就能更好地建立国资交易的制度,更好地防范国资流失,从而实现真正的保值增值。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有资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上海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考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