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4月11日专电(记者 安蓓)继媒体报道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做出油价在2007年内将最高冲至每桶105美元预测后,一些国际投资机构纷纷预测油价将在一两年内攀上超乎想像的高位。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四月初上冲60美元并持续在高位徘徊。油价的飙升使去年以来对高油价的担忧再次升温。105美元高价的预期更加重了消费者的心理压力。对此,我国一些能源专家表示,需要以理性的心态分析判断油价的中、远期走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油价一定程度的回落是可期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单
卫国指出,很多媒体对高盛预测的报道片面地强调了价格区间的最高点。他说:“应当看到,105美元的高价位只是高盛对油价最高走势的判断,是对有突发事件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的极端情况的预测。高盛做出的基准判断仍是50美元每桶。”考虑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情况和美元走势,单卫国认为,从中期走势分析,油价在近几年回落到30至40美元价位比较合理。石油专家朱和教授指出,供需矛盾仍是此轮油价上涨的决定因素。“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长,而持续多年的低价位限制了产能的扩大。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油价呈现脆弱性和敏感性,任何政治、经济、军事、恐怖主义袭击和投机因素都会对拉紧的供需产生影响。” “美元强势或弱势地位的不确定致使金融产品的风险向资源产品转移,直接导致以美元报价的石油和黄金产品价格的上升,”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谭雅玲说。以现在美元和欧元的比价计算,55美元每桶的石油价格相当于约38欧元。考虑到2002年美元和欧元的比价为1:1左右,石油实际价格的涨幅并没有那么惊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也认为中期油价会回落到30至40美元。他指出,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减少原油需求。而高油价带来的高利润和高成本也会促使石油产能扩大,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加速以及能源使用率提高,最终使供需矛盾缓解。但“可以肯定的说,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了”,朱和表示。随着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超过1.2亿吨,比上年增长32%,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40%。油价的上升必然会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海关统计数字,今年前两月我国共进口原油1817万吨,同比减少12.7%。而受国际市场高油价影响,进口金额却增长11.6%,达到54.4亿美元。牛犁指出,由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同时,缺乏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因此,国际油价的飙升将增加中国外汇支出,推动煤炭、电力等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成本的上升,加剧潜在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高油价导致经济增速适度回调虽与当前宏观调控目标一致,但作为重要经济变量,油价异常大幅波动会增加宏观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加大宏观调控的复杂性。但单卫国认为,油价的高企也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石油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商品,让市场规律发挥对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才是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