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将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9:17 经济参考报

  摘自德国《商报》3月21日

  中国年轻、自信,充满活力。

  衰败已经成为过去,中国如今正准备以照相机、洗衣机、电视机和玩具占领世界,不久就会有高技术产品投向世界。

  世界经济感受到了中国的崛起。原材料价格上涨,欧美就业机会减少,技术优势逐渐消失……

  原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预感到了面临的变革,他当时警告说:“我只说:中国,中国,中国。”

  当时,中国还深陷文化大革命中。30多年后,另一个中国令世界颤抖。

  近期有3位作者就这一课题作了探讨,他们写作的3本新书围绕同一个主题: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将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担任《经济周刊》驻北京记者10多年的弗兰克·西伦可能会唤醒德国经理人和政治家。西伦的核心论点是,如果不赶紧转变思维,德国将停滞不前。如果德国不愿被中国这个开始觉醒的巨人超过,从学院到大企业、再到政府内阁高层,都必须好好解读“中国密码”。

  自从摆脱文革动荡,中国就大踏步迈入发展阶段,引西方企业的成就为己所用。西伦描述了中国国有资本如何让西方汽车业巨头争夺市场,最终使它们相互对抗,形成他称之为“情人经济”的现象。

  西伦从历史推导出中国的优势和创新意愿,并形象而有条理地叙述了这个在漫长封建制度统治下日益落后、并经历了几十年严格国有经济的国家如何走上通往全球化道路。对所有想知道德国经济应作如何调整的人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德国完全没有忽视中国。德国总理每年访问中国,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的经济代表团。德国工业界对中国的感情中混杂着神往和猜疑,从联邦政府劳工局每个月的数据中就能看出中国因素的影响。大小企业每天都在把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中国工人也在保障着德国工人的就业机会。

  而在中国游历20多年的《经理人》杂志记者沃尔夫冈·希恩认为,克服“忽视中国的奢侈”之时正在逐渐到来。欧洲和美国大规模失业和非工业化增加,只要管理人员对短期利益的关注大于对世界市场的长远思考,衰败就难以停止。

  希恩也从历史中推断出一个大国的重生。他描述了中国变化速度是多么令人瞠目:从自行车大国到汽车大国,从农业国家到高技术经济。

  而东亚问题专家卡尔·皮尔尼则预言了亚洲繁荣可能达到的范畴。2050年,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亚洲。无疑,世界重心将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两个强大的国家将在亚洲争夺舞台:中国和日本。

  皮尔尼认为,日本在以往“失去的十年”间只顾忙于自身问题,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机会比中国少。

  如果中国和日本合力,世界面貌可能发生更巨大变化。中国和日本如何发展,无人能够不产生兴趣,尤其是德国。(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