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高居不下 上“3”容易下“3”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8:46 上海证券报

    4月1日新规实施后,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未跌落到3%以下,相反还一度走高---货币基金上"3"容易下"3"难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分析人士再度跌破眼镜。

    尽管4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
通知》等一系列新规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控制作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但是,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未如部分人士预期的那样,就此跌落到2%至2.5%的水平。

    相反,货币基金收益率在上周还一度走高。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南方现金增利和华安现金富利,七日年化收益率双双创下成立以来新高,其他各家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一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扬。

    上周五,17只公布净值的货币基金中有12只当日收益率超过3%,货币基金当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3.237%,相比新规实施前的两周还有上升。同时,在度过了3月末的波动期之后,各家货币基金的申购在上周再度趋于热烈。

    三大因素支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迟迟无法回落到3%以下?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首先,货币基金自身的静态收益率还较高。据了解,由于之前的投资积累,一些运行了一段时间的货币基金普遍还有一些高收益的票据"压箱底"。再加上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不断扩大的浮盈让货币基金短期内的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同期票券的收益水平。

    其次,新规定实施造成的短期"冲击效应"。按照新规定,货币基金的投资放大倍数和持有浮息债的比例都要调低。在如今的市况下,货币基金的调仓过程势必产生一定量的差价收入,推高基金的收益率。另外,新规定中有关"影子定价"的规定,要求基金的资产组合适时调整或重估,以贴近市场的真实水平。在牛市中,这种重估往往意味着较大比例的浮盈兑现。据悉,业内的货币基金普遍在上周实施了一定幅度的组合调整,直接导致基金收益率短线冲高。

    其三,市场压力也让基金不敢轻易放松。据了解,部分投资者对于货币基金收益率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过于看重短期收益率,这种倾向甚至在部分机构中也颇有市场。另外,投资者对于基金新规实施后的影响也未形成固定的预期,导致了一些大额资金盲目进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货币基金的管理人更乐于让基金收益率保持在和同业相近的水平上。

    高处不胜寒

    不过,货币基金迟迟不能回落到3%以下的状态,也可能给其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货币基金当前的收益率同货币市场的收益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倒差价。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在高位可能会刺激一些大额的短线资金进场申购,博取差价。这些资金的大额进出无疑会给基金运作增加难度,同时也会对基金未来的稳健运作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现在的收益率水平可能会助长一些投资人的错误预期。这种预期的扩散,对于货币基金未来的持续营销和行业发展都不会有好处。业内普遍认为,对于现阶段的货币基金来说,其主要的参照基准应该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战胜短期储蓄利率才是投资者比较合理的预期。

    回归需要时间

    业内人士预计,伴随着时间推移和基金规模的扩大,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会向市场收益水平靠拢。 当然,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未来是否会回归到部分人士预计的2%一线水平,取决于基金收益率的回归速度和未来市场收益率的走向。就短期情况看,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有可能在近期逐步回落2.8%至3%的区间,并在中期逐步向2.5至2.6%一线靠拢。如果这个预测能够实现,则货币基金目前相对的"高负荷"状态将会有所缓解。

    4月以来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变动表

    日期       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
    2005-4-1                 3.337
    2005-4-3                 3.286
    2005-4-4                 3.342
    2005-4-5                 3.264
    2005-4-6                 3.212
    2005-4-7                 3.182
    2005-4-8                 3.18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