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短缺成为我市服装出口隐忧本报讯 (曾海林吴金福)记者从厦门检验检疫局获悉,前2个月厦门地区出口服装386.9万件,货值1149.2万美元,与上年同期129.2万件,货值631.9万美元相比,分别增长199%、81.9%,虽然出口大幅增长,但用工短缺已成为纺织服装业扩大出口的重大阻碍,若不尽早采取对策,“订单有余劳力不足”状况可能影响厦门服装出口。
悬赏招聘熟练工人
记者了解到,纺织服装企业“渴求”技术工人的现象日趋明显。据介绍,从2002年春节起,厦门开始出现工人难招苗头,经多方努力才基本满足需求。到2003年,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半数以上服装企业依靠常年招工方式满足需求,技术含量较高的车工岗位用工缺口日益扩大。2004年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缺少10%以上的车工,有的企业甚至因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关掉了整条生产线。今年,许多工厂以悬赏方式招聘熟练工人。据了解,一名签约的熟练工人的中介费高达300元—600元不等:有人只从内地某省招来了几十名熟练车工,中介费就领走了几万元;许多服装业主开始考虑在内地设立分厂,并打算举厂迁往内地。厦门市金豪服饰有限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介绍,现在竞争很激烈,工人紧缺,为了留住工人,公司不得不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一位不愿透露名称的服装企业负责人介绍,全球服装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公司接到一笔大额订单,但由于工人不够,企业最终不能如期完成而被迫缴纳违约金。
低收入高压力是主因
相关方面分析,造成劳动力供求关系逆转局面原因很多:工资收入低、劳动强度高、压力大是缺工的重要原因。目前,服装从业人员的薪金低,工作强度大。10年来,物价指数不断上涨,而服装从业人员的薪金水平基本持平(1000元左右)。加上许多工人有养家育儿重担,实际生活水平是下降了。另外,“无休止加班”这一服装行业的“惯例”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付出与所得的失衡,使得一些劳工在择业时往往偏向其他待遇高、条件好的行业,如餐饮、物业等。中小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差。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往往不是靠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升级产业层次、扩大利润,而是简单地通过数量扩张、加大廉价的人力投入来获取利润。因此,在当前劳动力紧缺时期企业恐难应变。此外,适龄的就业人员总数呈萎缩趋势、内地家庭作坊截留大量的熟练工人、工人的自然流失等,都造成了我市服装企业劳力不足。
劳力资源不能只消耗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改变用工观念,把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注重劳动力人力投资,而不是进行消耗性、掠夺性使用。此外,要切实改善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如提供保底薪金、提高工龄工资、提供食宿班车、设厂医办食堂,甚至创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等,企业有了凝聚力,就不愁技术工人会流失。主动为服装职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作出就业承诺,甚至是保底薪金承诺,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服装职业培训。打破传统用工观念,扩大男工招收比例,拓展用工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