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类资金为股市注入春天活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 10:01 上海证券报 | |||||||||
主持人:记者 李导 嘉宾:天一证券 张冬云 亚洲证券研究所 孙锋 主持人:本周工、建、交三大银行拔得头筹,成为首批获准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银行,这标志着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建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至此,银行类基金、企业年金、QFII、社保基金以及保险资金等"新五类"资金的入市管道已经打通,有
孙:是啊。虽然从资金类型和投资偏好看,即使现在银行类基金公司马上成立到位,也不可能立刻进入股市运作,因为稳健、安全是银行类基金公司的投资宗旨,而现在股市的风险可能还没有达到它们的要求,但是,不管怎么说,通道已经建好,只要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收益达到一定合理的平衡点,这些资金就随时可能会进来。毕竟,资金都是逐利的。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些资金进入的意义恐怕还不仅限于此,它们的进入可能会逐步改变目前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单一的局面。现在基金独步股市,从投资理念到个股选择标准都是基金说了算。不可否认,这些年基金的确为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少先进的投资理念,但是随着近几年股市的大幅下跌,券商因经营风险而在市场上声音渐轻,私募基金和一些所谓的庄家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股市里就剩下基金一"基"独大。"二八"、"一九"现象的出现就是市场机构投资者单一的结果。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基金重仓股"曲高和寡",鲜有人问津,而更多的股票因为不符合基金的价值理念而被遗弃,最终造成资本市场的活力越来越弱,参与者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不能改变,恐怕股市难以焕发活力。 张:是啊,现在的市场上,基金作为主力缺乏博弈对手。股市是个各方博弈的场所,只有在一个博弈充分的环境中,股市才能有活力。而博弈充分就必须有不同类型的资金,它们有不同的理念和投资策略,这样才能激发出火花。但现在股市中只有理念高度一致、管理团队背景相似、利益取向相同、投资策略、投资方式甚至股东性质也是高度雷同的基金在孤身博弈。由于彼此本是同根生,知根知底,最后只能是选股高度同质化,扎堆买股票,股票的流动性当然就越来越差。由于相互牵制,现在不少基金连换仓都很困难,要让它焕发活力当然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主持人:所以,要让资本市场活跃起来,就得让更多不同类型、不同投资偏好的机构投资者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充分博弈的市场氛围。本周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基于对深圳市政府推进国资改革的良好预期,以深物业 A为首的深圳本地股出现一波强势拉升行情,深物业 A一周累计涨幅高达50%以上。从这波行情的运作手法和投资理念看,其主力很可能是游资和中小散户,而不会是对重组不屑一顾的基金。姑且不论重组到底是否有效果,其中风险有多大,单是这波行情就至少让市场看到了一股新兴力量的存在,而且也实实在在地给市场带来了财富效应。股市需要活力,这才是股市应有的魅力。 张:深圳本地股的活跃让我想到,游资、私募资金等都曾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力量。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很难在股市中看到它们的身影了。想当初,它们都是股市中最活跃的机构群体,对市场活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从现在看,它们的理念落后了,但是其有些运作方式还是现在这个市场所匮乏的。目前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水平已大大提高,只要制定好相关的游戏规则,让这些资金合法地堂堂正正地浮出水面,由过去的灰色转成白色,就可以使市场更加活跃。经过这几年血的教训,我相信它们现在也不会再傻乎乎地去做庄了。 主持人:对啊,我就很赞同日前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组成员曹凤歧说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应该删除现行证券法中对国企资金不得炒作上市交易股票和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表述,因为它明显有悖于"国九条"提出的"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的精神。 孙:是的,应该从制度上、法律上彻底改变原有的老观念。不能因为股市风险大,就不让资金进来。资金本来就是逐利的,而有利可图的地方也必然伴随着风险,没有风险的地方,恐怕也没有什么利可逐了。从另一方面讲,资金面临的风险大小跟它的管理人的水平密切相关。好的资金管理人,即使在熊市里也可以使资产不断地增值;而钱即使放在银行里,如果遇到差的管理人,也可能被骗走,甚至被偷走、卷走。这跟市场的风险大小其实关系不大,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于股市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各种资金入市的管道畅通,那么,一旦风险适宜,这些资金就会进场博弈。 张:想想现在大量的银行贷款都流入房市,而不能进入股市。而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已经使风险不断累积。股市呢,包括保险资金等众多稳健的机构投资者都明确表示,现在股市风险已到了相对合理的位置。既然如此,银行的钱为什么不能进入风险正在逐步降低的股市呢?而非要进入风险还没有开始释放的房市呢?至少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现在股市的风险要相对低得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