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元汇率下跌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 07:50 经济参考报

  自2002年初起,美元汇率综合指数步入下降通道,到2004年底已下降了27.8%。虽然从长期来看,美元汇率将有止跌回升的一天,但在短期内,各种支持性因素并不足以扭转其下跌的势头。这一局面将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什么威胁?该如何应对?

  美元跌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面对美元的跌势,美国政府虽然三令五申要实行强势美元政策,但相信这一表态的人似乎并不多,国际金融市场上仍然是抛售美元者众,购进美元者寡。这一情形加速了美元的下跌,而美元的下跌又带动更多的人抛售美元。笔者以为,在短期内,美元汇率难以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

  1、 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加剧是美元下跌的直接原因

  美元之所以持续下跌,直接原因是美国的财政、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首先是财政赤字急剧增大。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由于大规模减税和经济衰退造成的财政收入减少,以及因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带来的财政支出增加,使克林顿时期的财政盈余局面为之一改,财政赤字连创新高。2003财政年度财政赤字达到创记录的3742.3亿美元,在2004年9月30日结束的2004财政年度里,财政赤字再创新高,为4123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3.6%。其次是贸易赤字不断加剧。数额庞大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一直是威胁美元稳定的重要因素。1992~2001年10年间,美国经常收支赤字平均为1899亿美元,而2002、2003年却分别增加到4739亿美元和5307亿美元,据经合组织最新估计,2004年将达6700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过去美元之所以能在经常项目存在巨大赤字的情况下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甚至升值,主要原因之一是依赖国际资本的流入。但近年随着全球直接投资陷入低潮,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明显减少,2003年竟比上年减少了44.9%。这使得美国的经常项目失衡更加严重,它与财政赤字交互作用,使美元的跌势进一步加剧。

  2、 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是美元下跌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继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增长后,200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4.5%,受石油价格攀升和美元升值的影响,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至3.3%。第三季度由于个人消费开支的大幅增长(以年率计算增长了5.1%,为过去3年来最大增幅),经济增长率为4.0%。据美国白宫的最新经济预测,美国2004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为3.9%。由于就业数据、先行经济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指标疲软,再考虑到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因素,2005年的美国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例如IMF对美国200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数据为3.9%,而日本多数研究机构的这一预测数据甚至在3%以下。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低迷,无疑使美元在中短期内失去回升的基础。

  3、 美国政府的默许和怂恿对美元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听任美元汇率下降,是布什政府继减税之后的另一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美元下跌不仅能增强美国产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提高就业率,而且通过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助于缓解贸易赤字。

  美元下跌会给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什么影响

  美元下跌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首先是使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随着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大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也迅猛增长。从1993年到2003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12亿美元增加到403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20倍。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又增加了2066亿美元,达到6099亿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如何对其进行保值和增值成了让人焦虑的事。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公布,当然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美元,但其大部分是美元和美国国家债券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是这样一种“美元独大”的币种结构,所以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蕴藏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大约有3660亿美元。据美国一些经济学家估计,美元可能在这一轮的危机中贬值20~40%。如果这样,则中国将损失732亿美元到1464亿美元的外汇购买力。另外,美元贬值肯定会带动美元利率上升。如果利率上升,美元债券的市值就会下跌。假如利率上升两个百分点,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债券的市值至少损失10%以上,即366亿美元。这样,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面临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加起来将达到1098亿美元到1830亿美元左右。

  其次,美元下跌使我国的货币政策陷于尴尬境地。由于人民币追随美元下跌强烈刺激出口并使贸易顺差剧增,而且诱使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其结果便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在现行汇率管理制度下,央行必须无限度地承担外汇资金的回购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2004年央行外汇占款月平均投放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2001年外汇占款月平均投放量的3倍多。2004年外汇占款增加16098亿元,比上年多增加4639亿元。据央行介绍,外汇占款的增长已成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的主渠道,这使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货币调控面临很大的压力。

  众所周知,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开始适度从紧,各项贷款增速开始持续回落。但与此同时,却通过外汇占款的渠道保持了相当规模的社会资金投放,这与银根收紧的政策是背道而弛的。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由于外汇占款成为社会资金投放的主要方式,因而出口多、引资多的地区或行业,人民币资金就相对充裕,而外汇创收少的地区或行业则人民币资金就相对短缺。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在不同地区和行业间分配的不平衡状态,从而给宏观调控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再次,美元下跌还使我国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美元下跌,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一同下跌,这势必进一步加大进口燃料、原材料的成本,并可能成为我国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源头。进口价格上涨,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同类产品涨价,并推动三大价格指数进一步上升。这对宏观调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十分不利。

  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美元下跌将不可避免地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因而这种影响或多或少受到限制,但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积极应对,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1、对付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当前我国似乎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如果现在大量抛售美元资产,无疑会引致美元进一步下跌,结果会使我国损失更为惨重;如果按照某些人提示的“静观其变”,则无异于“束手待毙”,因为国际金融炒家很可能会在今后两三年内制造一场美元危机。在这一严峻的形势面前,央行必须认真应对,谨慎从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外汇损失。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措施是值得考虑的:

  第一,变存量调整为增量调整。按照“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原则,美元越是下跌,美元资产越是不能轻易抛售。因此,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行情下,对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存量调整是不明智的。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外汇储备进行增量调整,即停止购买新的美元资产,使新增的外汇盈余以其他硬通货形式储备起来。须知,近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是相当可观的,尤其2003、2004年的增幅分别为40.6%、51.2%,净增值都在千亿美元以上。这样,我们就可改变目前外汇储备中“美元独大”的局面,使其结构变得更为合理。

  第二,变部分货币储备为实物储备。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我国进口量最大的一些原材料如原油、铁矿石、贵金属的国际市场价格一路看涨。如动用部分美元外汇批量定购这些原材料,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实物储备,则既能保值,又能缓解国内市场原材料供应紧缺的矛盾,可谓一举两得。

  2、 结合金融改革,化解因外汇占款投放而给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今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仍然是“对冲”外汇占款的主渠道。由于持续正回购,央行所持有的可用债券数量不断减少,且面临着先前一部分正回购操作的债券将陆续到期的事实,因此,定期发行较长期限的央行票据将是不得已的选择,尽管这会加重央行的财务成本负担。

  第二,通过鼓励资本输出,控制资本输入,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2004年,我国贸易顺差为319.8亿美元,而外汇占款增加16098亿元,可见导致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贸易顺差而是资本顺差。因此,对症下药地改进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应是明智之举:一方面,要拓宽外汇使用渠道,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尤其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增大资本输出;另一方面,要实施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外资项目,以抑制不必要的资本流入,这对于平衡资本项目,缓解基础货币增长过快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改革结售汇管理,逐步从强制结售汇过渡为意愿结售汇。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不仅足以保障对外贸易活动的需要,而且也为选择更加宽松的外汇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因此,适时调整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可先进一步放宽所有出口收汇企业的留汇额度,其次,再逐步改变一些项目的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这样做就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储备而减少国家的货币储备,进而缓解外汇占款的压力。

  3、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有两种措施可加以考虑:一是加息,二是调整汇率。加息有助于抑制国内过热的投资需求,减少对进口生产资料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由于加息是通过抑制国内需求,间接影响国际市场定价,因而作用十分有限。从当前的政策选择来看,调整人民币汇率是比加息更为直接、也更为有效的对付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手段。根据一些专家的测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币值至少被低估了10.5%。如果人民币适当升值,比如说,在3~5年内升值10%,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负担,从根本上遏制住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势头,而且可以直接降低上游产品的国内定价,理顺当前上下游行业之间严重失衡的利润分配关系。当然,调整人民币汇率牵涉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在实施的方式上、时机上须谨慎决策。然而,改变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更为灵活的、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无论如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