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对外经贸摩擦频频 媒体建言摩擦中谋求双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20: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8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中国在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既要看到我对外经贸摩擦将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也要看到这一问题的可协调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经贸摩擦进入了结构性变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中国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间的经贸摩擦日趋激烈。中国在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既要看到我对外经贸摩擦将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也要看到
这一问题的可协调性。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加速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使中国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经贸摩擦作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将长期存在。经贸摩擦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贸摩擦增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速的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把取消本国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换取进入他国市场利益的成本,在贸易保护思维原则下推动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并非始终如一地维护贸易自由化的主题,在其经济发展受挫时均无不例外地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追逐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即便是当今领导世界贸易走自由化道路最有成就的世贸组织,也仍对各国利益冲突持务实主义态度,并承认贸易保护在双边和多边谈判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贸易政策中的保护主义倾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具一定的合理性。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终归有限,而各国追逐本国最大利益的欲望则是无限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随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入度不断加大,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中的“刚性”壁垒不时冲击中国,使我进入经贸摩擦频发时代。它说明中国的融入对已有的国际经济产生了冲击,也说明贸易伙伴已经开始利用世贸规则来应对我的挑战。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外国与我在农产品、纺织品、金融服务,高技术等领域,在出口量、世贸组织承诺、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协调方面的摩擦还将加剧。

  经济摩擦仍然具有可控的一面,不致给两国关系造成破坏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趋加深。维护国际经济总体上相对稳定符合各方利益。我经济高速增长对周边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趋重要,世界各国也在我经济发展中受益匪浅。中国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国,而且正逐渐成为资本的输出国,为世界各国带来商业机会。从近年中国经济增长在日本及亚洲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在21世纪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日本、美国等西方经济在亚太经济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中国经济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显著上升。而亚洲经济走势如何与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可以认为,中美中日中欧经济摩擦不会给中国对外关系造成严重破坏。中外经贸摩擦完全有可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以内。

  坚持合作、相互妥协、避免对抗是解决经贸摩擦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世界各国在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增加的同时,摩擦也在加剧。国际贸易争端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国解决贸易争端的手段主要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历史上,日美贸易摩擦最激化的时候,往往也是日美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的时候,正是贸易摩擦才为日美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履行诺言,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争取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促使他国扩大市场准入,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将比实行贸易报复更为理性和主动,也符合国际上解决贸易争端由限制进口转入扩大出口的主流。尽管我与某些国家的经贸摩擦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终归属于经济领域争端。国际经贸摩擦的历史证明,摩擦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相互妥协者居多,以对抗方式解决经济摩擦只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何况我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跨国公司投资、贸易收支顺差等方面对西方大国具有较强的依赖,因而如何在解决经济贸易摩擦问题上实现双赢,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明智选择。

  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经济安全是实现我小康目标的重要保障。经贸摩擦问题不完全是摩擦各方经济利益的争夺,有时也反映一些国家的政治意识和长远战略,因此,在正确处理对外经贸摩擦的同时,除必须强化经济安全意识以外,还必须在自身发展战略、利用多边机制等方面制定对策。(姜跃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摩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