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保合作进入新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10:01 证券时报

    产品创新加速合作领域加深银保合作进入新时代

    4月初,中国农业银行与天安保险公司在上海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在银保产品的研发、银行卡业务、基金业务、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广泛深入合作。曾与24家产、寿险公司签署过合作协议的农业银行高层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农业银行与财产保险公司的合作已经结束了“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
的简单代理阶段,开始进入资源整合的紧密型战略合作阶段。

    从2004年到现在,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深,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大步发展,银行与保险双方不再满足于表层的合作,由单纯地利用银行渠道销售特定险种,逐渐扩大到保险代理、资金结算、资产托管、预约份保、发卡业务及客户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多层次合作模式已经凸显。而在合作模式升级的背后,更有双方涌动的银保混业萌动。相比以往,双方在合作中越来越自觉地承担责任、加强互信,银保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新产品开发加速

    农业银行银保业务部人士表示,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便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但目前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适合柜台销售的意外险产品和低保障、侧重储蓄和投资的寿险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封闭式的柜台销售产品不宜太复杂;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为减少“道德风险”,产品的保障功能较弱。

    和国外的银保产品相比,国内的产品急需扩大与银行产品相结合的保险产品的比重,如国外比较常见的信用卡透资保险,个人消费贷款还款保险,目标存款保险等。另外,不少保险公司表示,今后双方还需要加强在市场拓展上的合作,如举办共同的咨询活动,吸引更多的客户,或者共同设立VIP客户会员俱乐部,为这些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一直以来主打银行保险的寿险公司,太平人寿业务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产品创新,特别是与银行原有产品相结合的保险产品,才能吸引银行客户进行投保,通过设计长期、期缴、保障型产品,在双赢的基础上开展银行和保险之间的业务合作。而且要加强银保联网,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许多客户服务功能和产品创新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提升双方IT技术,完善自身系统,从而实现银保双方系统的联网也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些难点尚需突破

    银行保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同时减低经营成本;而银行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增加了利润来源。但记者了解到,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银保合作也遇到一些难点,例如售后服务有限,保险方案不够优化等等。由于目前封闭式的柜台销售,只提供一些简单的保险计划,客户根据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购买。这样的方案不是根据客户的实际状况度身定制的。

    不少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的银行产品销售,基本上靠银行的封闭式的柜台,所以产品销售还处于“等客上门”的状态,由于宣传、推动的措施还不完善,柜台销售的业绩起伏比较大。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使得银行柜台真正成为保险客户度身订做保险产品的一个窗口。今后,随着开放式柜台的引入和代客理财业务的推出,客户经理应该有机会“主动”向客户推荐保险产品。

    混业融合是趋势

    国外一般按控股程度将银行保险分为三种类型:简单型,即银保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销售对方的产品;合资型,即银保双方通过合资,建立子保险公司或银行机构,销售双方的产品;子公司型,即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兼并或独资设立子保险公司或银行,从而进入对方领域。目前,在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对于银行保险的合作,双方的高层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银行的高层逐步认识到银行保险是将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开始把银保业务和存贷款业务一样作为银行长期稳定的业务之一,把银行保险看作长期的合作项目,而不只是拓展其他业务(如吸收存款)的辅助手段。

    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紧密联盟所表现出的是急欲把自己与对方的利益捆绑的冲动。无疑,保险公司考虑的,不仅仅是借助银行拓宽销售渠道,更想摆脱银保合作中的被动局面,在合作内容上进行深化,通过与银行在业务上的相互渗透、融合,建立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而银行想得更多的是,通过利益捆绑的形式来保证银行在合作过程中争取利益最大化,通过推出银行、保险的交叉产品,实现范围经济的效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保合作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