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谨慎中求突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10:01 证券时报 | |||||||||
主体增加竞争白热化外资保险谨慎中求突破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保险市场主体的大量增加。从去年以来,保监会新批设的十余家保险公司陆续开业,一些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市场。虽然市场主体已经大量增加,保险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是申请成立保险公司并在等待审批的资金依然十分庞大,据估计,这些待批资金规模已经有200亿元以上。因此
外资谨慎拓市场 “目前,中资保险发展得越来越强大,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很快就让中资保险学会了,市场的创新也不断加快,外资保险开始感到压力了,特别是现在中国保险业已经全面开放,外方股东对我们的盈利性要求也有所提高。我们在2005年也将会有一些措施,例如开发新产品、扩大网点等来积极应对目前的市场竞争。”沪上一些外资保险人士坦言,目前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对于外资保险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虽然压力加大,但驻沪的外资保险依然保持谨慎,记者从海康保险、安联大众、友邦保险、太平洋安泰等外资保险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各家公司在2005年的发展基本思路比较一致,都将是在稳定发展业务的基础上,寻求新产品的开发和试验,而不是盲目扩大网点或者全面扩充队伍。而快速推出一些有新意的能够打动市场的产品成了各家公司的当务之急。 昨天,安联大众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银保产品———联众福佑人生“年年红”理财金计划,据了解,该产品是一款将投资理财和意外保障集于一体的银保产品,根据公司目前灵活理财万能寿险每月公布的利率数据,5年期的理财帐户公司持续回报率达3.6%。这在目前平淡的银保市场颇为显眼。 外资保险在渠道的建设上显然不是老牌中资保险的对手,但在研发技术和市场反应能力上要技高一筹。外资保险公司普遍表示,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保险理念和保险人才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资保险依托母公司的成熟经验,在高端保险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另外,随着不少外资银行被允许代销保险,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在高端客户市场的强强合作将会得到体现。 保险业专家指出,对于外资保险来说,由于受到众多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公司的经营就有必要更加强调差异化发展,要努力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准有特色的经营领域、探索创新型产品、利用IT技术改造企业流程都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效益先导成主流 有专家表示,中国保险业正在进入一个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型期。经过这几年保险市场整体“效益型”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的转轨已见成效。但是在实现由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规模和效益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保持或超过上一年保费增长率的同时,完成既定的利润计划指标,改变目前已经出现的为了维持年度利润水平、推迟或拖延年末已发生保险索赔案件的不正常现象则成了当务之急。 不难想见,无论大小,新旧中外保险公司都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正是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让保险公司开始理性和成熟起来,将消费者和长久经营放在第一位。无论是保险公司为补充资本实力排队上市、寿险市场调整产品结构,还是车险市场逐渐摆脱价格战,大打服务牌,都显现出保险业开始摆脱一味争抢市场,不计利润只求规模的盲目竞争状态,开始着眼安全长期的稳健经营,开始在服务上下工夫。 随着中资公司各地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经营区域的完全放开,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老公司市场份额下降,新公司和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升的趋势将会形成。对于各个保险公司而言,未来如何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