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果银行的管理是粗放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09:30 中国企业报

  金融大案要案频发的中国银行业在近期不止一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从上海“周正毅案件”、黑龙江“高山案件”、北京“徐维联案件”等算起,金融大盗接二连三地席卷了曾经被树为行业改革发展标兵的中国银行。案发消息一个比一个让人震撼,而且几乎所有大案要案被行业监管层指出的症结都出奇地一致:内部管理控制粗放而失效。

  本来,银行是特殊行业,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早在刚刚加入WTO时,业界的普遍看法是未来银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来自以花旗、渣打等为代表的外资银行,但随后的发展形势表明,这种看法与事实存在较大偏差——中国银行业的对手首先应该是自己。

  中国几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银行掌控的钱绝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因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分注重储蓄的社会里,在当今金融占据经济核心的这么一个时代中,如果银行的管理是粗放的,那么将来那种糟糕的、可怕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恐怕人们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想。

  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家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目前普遍是国内银行发放信贷的重要风险参考指标,但银行在强调合作伙伴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却忘却了自己也需要做的那些事情。因内部管理问题而造成案件频发的中国银行不能不说是很好地诠释了民谚“西瓜先从肚里烂”的简单道理,人们也由此增加了对银行内部管理和行业发展的担忧。

  专家和媒体在分析报道银行金融案件频发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与个人利益驱动和员工素质不够有关,但更多的是银行管理失误和缺乏监管机制造成的。

  一个案件足以反映出一个银行的管理水平。金融案件频发的现实早已暴露出部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以及部分人员权力过大、权力不受监督等诸多管理粗放型问题。而事实上内控机制的逐步完善正是银行改革亟待达到的目标。在当前监管层已经拿出足够的勇气检讨行业监管政策的情况下,任何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没有理由不把在业务流程上要强调规范为主要核心思想的流程再造当成改革的重点,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责任制度,不断清扫盲区,强化执行和落实,以切实加强以精细为主要鲜明特征的内部管理,降低金融风险。

  毫无疑问,目前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要对象的中国金融改革绝无陈仓可度。但令人悲哀的是,在大案要案接连爆发以后,仍有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真正重视管理风险并有效建立起一道防范屏障上的进展似乎并不大,导致重大金融犯罪案件还在持续发生。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期为金融腐败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或许有更多的人认为经济体制转轨与金融腐败在本质上并无必然联系。毕竟,在当前情势下,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果连最基础的内部管理都做不好,无需再去谈体制弊端。

  “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很多人在失意中平添了几分希望。尽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出现金融大案要案的根源多数在于银行的内部管理与控制薄弱上,制造金融黑洞的机制也并未完全消失,但是人们仍希望中国银行业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至少要堵住内控漏洞。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