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衡仍成为严重风险来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08:31 证券时报 | |||||||||
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显示全球失衡仍成为严重风险来源昨日,世界银行首次在巴黎与北京同时发布《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该报告预测,因受美国利率提高、财政紧缩以及欧元实际升值25%的影响,全球增长率在2005年将放缓至3.1%,而发展中国家因受出口产品下降,其增长率将放缓至5.7%。由于全球失衡状态不断膨胀和美国高达6660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同时因利率提高、油价高企和中国放慢增速等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失衡仍成为严重风险来源。
全球金融失衡带来风险 报告显示,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量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以来尚未有过的最高水平。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量达到301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净额在2004年总共达到1655亿美元,增加了137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本身继续增加资本输出,配合加强他们的经常项目平衡,在2004年达到顺差总额124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额在2004年据估计上升至400亿美元,资本流出的大部分来自于接受大部分私人资本流入的同一些国家,即巴西、中国、墨西哥和俄罗斯。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说,“目前存在的全球金融失衡形成了风险———无程序的汇率波动、利率上涨———可能对这些收益构成威胁。发展中国家需要对调整做好自身准备,有些调整可能是突发性的。” 全球紧缩态势影响发展中国家 报告认为,全球紧缩态势将考验发展中国家的恢复能力。目前全球复苏的特点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部分风险。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现已相当于美国GDP的5.6%,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经常项目顺差正在日益扩大,在2004年相当于他们GDP的2%。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部分顺差在2004年被用于增加外汇储备积累。2004年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外汇储备增加了3780亿美元,据估计已达到空前的1.6万亿美元。报告指出,对于少数积累了过多储备的国家这种储备会面临风险,主要来自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财政成本,因为需要借本币来抵消储备增多。 全球紧缩态势也凸现了债务负担增加造成的脆弱性,这是过去10年间引发金融危机的核心原因。一多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债负担都有所增加,而且在许多国家,内债额也出现大幅增加。 世行:人民币未被高估 基于对中国经济的看好,世行认为,中国应有采取更灵活的财政政策与改革的空间。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世行认为人民币没有被高估,人民币上调的动力主要来自资本流入的压力,这可能会为人民币升值带来一定的空间。假如中国政府重新调整汇率政策,世界银行认为,措施也不主要是升值问题而是要建立起稳健的汇率机制。而基于对国际油价下调的预期,世行建议,这是中国引入原油税的最好时机。 总体而言,美国采取经济巩固措施,如采取紧缩的政策增加储蓄率,此外欧洲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亚洲重新估计自身的汇率水平这三大经济体协调如果能有效联动将会有效降低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