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标准无为 电子业缺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08:00 中国经济时报

    家电业数字电视及平板电视等诸多产品技术标准迟迟不出台,再次显示技术标准在中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一个成长中的产业来说,想完全依靠产业自身去构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现实,没有政府的正面刺激与引导,产业进步速度会非常缓慢,即使有用户需求的牵引动力也是如此。国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就是能提供产业快速持续改善和创新的
环境,并使它能超越国际竞争对手;此外,对企业来讲,保持并创造竞争优势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国家有持续的力量来推动,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国家掌控着产业环境。

    国家影响产业环境的手段非常多,如产业政策、税收、贸易等等。产品的技术标准也是重要的产业政策,它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整体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藏在文件柜子中的一个文本文件。

    某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在规定产业内企业的技术上限,企业应跳着去满足这一标准,因为达不到标准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在市场中竞争的参赛资格。这种标准虽然是针对终端产品的,但反过来会传导到整个产业链上游相关支持性的行业中。

    此外,技术标准不单单是技术面的表现,它在面向市场的时候实际上成为一种消费标准,这种由制造企业去执行的标准在无形中就改善了市场的需求条件,市场需求会培育出循环的更为苛刻的需求条件,反过来,这种需求条件会对产业带来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压力。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改善、需求条件的改善反过来也会对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出要求,这样政府也会参与到这个大的系统中去为产业创新做准备,那就是通过政府政策以及相关资源去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这样,产业在这个大的良性循环的过程中被一轮一轮地改善着。因此,可以说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产业进步是枢纽性的策动力量,像金融领域中的杠杆性的金融政策,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不管承认与否,我们有关的标准生产部门在标准的制订上存在严重的不作为行为,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产业目前的成功应该归功为拥有中国市场的生产要素,但是,将竞争的基础放在生产要素等容易获得的资源上是极端不稳定的。中国的电子产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期,那就是从生产要素依赖型向竞争优势依赖型转型,这个转型的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用更新、更高水准的产品技术标准去牵动产业的转型。

    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产业低层次竞争的旁观者。转型期的中国家电产业,需要国家像对待金融政策一样快速推出严厉的技术高标准,并严格执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电子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