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关注虚高房价 坚硬的泡沫正在慢慢撕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 08:46 工人日报

    对于曾经“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房地产富商而言,生意上的坏消息正在变得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最新的一个令房地产大鳄们心悸的坏消息,当属新华社4月3日晚上公开播发的一篇评论员文章。在这篇不乏行政语言色彩的电讯稿里,第一次把稳定住房价格列为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住房价
格上涨过快的问题。

    此间人士同时注意到,新华社播发的这篇评论员文章并没有从市场角度过多分析房价态势,而是开宗明义地直言房价上涨过快将“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而具体提出各地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甚至提出要追究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切实使过高的住房价格得以回归”。

    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这一强硬立场似乎表明有关政府发文警告房地产市场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几天以前,海外媒体曾经广泛报道政府高层已经发出文件,要求各级政府注意到依靠发展房地产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存在的风险,包括房地产价格上涨给“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并且明确指出地方政府官员要为房价失控承担责任。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下半年,看上去相当坚硬的房地产泡沫便开始受到力度逐渐强烈的挤压。

    几乎是抢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上海推出空置商品房一年内交易加收营业税的政策。即便如此,两会代表和委员对于商品房价格轮番上涨的怒气和抨击依然强烈。有关人士甚至发出措辞强硬的警告称,无力承受虚高房价的城市居民的不满已经向抗议社会分配不公的方向转移。

    正是在控制房价问题罕见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从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一直执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同时要求上调个人房贷首付款比例。稍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中长期贷款,其利率是按年度调整的浮动利率,消费者要对未来利率变化可能产生的支出负担和风险有所认识考虑。

    显然是直接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多家商业银行对于调整住房贷款政策表示出相当程度的犹豫和观望,房地产行业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断制造出贷款政策调整无碍房价上涨的声浪。但是,央行介入房价调控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贷款利率调整的本身,至少清晰地表明中央政府已经决意运用各种力量稳定房价,避免房地产泡沫吹大后骤然破灭可能带来的致命冲击。

    普遍的观点认为,“那些总在鼓吹房地产尚未过热的利益集团终于在决策层面前打了败仗”。就在上一周,北京市国土局前所未有地高调反击“地价推高房价”的说法,首次公开揭秘开发商的真实土地成本仅仅占房价的两成左右。依照2004年全国住宅用地价格上涨5.4%计算,土地价格仅仅把房价拉高1%左右,而同期商品住宅价格竟然创下15.2%的涨幅。

    透过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的严厉语气,可以想见任何强硬措施的出台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北京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甚至断言,在坐收甚至提前透支了多年的房地产业“贡献”之后,想要不付出任何代价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是不现实的。来自上海的消息显示,面对中央地方共同打出的“组合拳”,市场观望气氛日渐浓厚,持币待购人数逐渐增加,租金收益率持续滑坡。相当一部分看空者进而悲观地认为,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房价将在今明两年下跌20%~30%。

    毫无疑问的是,房地产市场坚硬的泡沫正在慢慢撕裂。细心的人们注意到,报纸上的房地产广告已经呈现出缩减的势头,因为消费者更愿意冷静地继续观望下去,也因为更多的楼盘销售商意识到苦日子可能很快就要到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越来越多的空置商品房开始进入二手房市场。即便是以往凭借助推房价牟利生存的地产媒体,也不得不探讨起房价徘徊不前的话题。有专家分析称,“如果下一步建设部等部门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控制房价)“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那么,未来的房价又将怎样发展呢?如果政府最终还是乐于借助虚高房价去制造泡沫政绩,房地产大鳄们便会捱过眼下艰难的寒冬,更多的社会成员还得被迫承担虚假繁荣背后的巨大成本。反之,一旦政府最终站稳了以“居者有其屋”为原则的民生立场,即便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时间会比所有人所想象的更加长久,一定还是难以逃遁彻底破碎之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房地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