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评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 02:53 商务部网站

  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进行,欧盟各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在欧盟整体框架下,有所协调和趋同。但主宰欧盟外交政策的,仍然是各成员国,尤其是英、法、德三个大国的政策导向。因此,我国不仅要善于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打交道,而且要善于与作为欧盟成员的主要国家打交道。英国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与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表现、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探讨英国与欧盟及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一、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滞后于法、德等西欧大国

  (一)欧洲一体化初期英国置身于外

  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痛定思痛,为实现欧洲长期和平,开始认真考虑欧洲一体化。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六国签定巴黎条约,创立煤钢共同体。创立煤钢共同体本身仅仅是一小步,但作为欧洲政府将重要权力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组织,还是第一次,拉开一体化的先声。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署条约,创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58年1月开始实施。

  当法、德等国组建煤钢共同体时,与法、德相比,英国处于最优越的地位,政治稳定,经济富有,实力强大。英国在欧洲以外拥有广泛利益,向西欧出口的钢铁占比很小。并且新工党政府刚刚国有化了煤、钢产业,因此,对于加入煤钢共同体,英国没有兴趣。

  二战结束时,英国仍视自己为世界强国。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动摇了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也改变了英国对自身实力的看法,认识到全球重大政治经济事务开始由美、苏掌控。因此英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不再反对欧洲合作,但反对国家间过于紧密的联系,决定支持创立更为松散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英国与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芬兰等七国创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该联盟出于自由贸易而非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的,属自愿性质,并且除了一年会面两到三次的部长理事会及一些在日内瓦常驻的代表外,该联盟也没有其他机构。没有规定超国家的控制手段和协调手段,也没有要求对外部世界设立共同关税。联盟致力于逐步取消内部关税。但从长期效果看,削减关税成效甚微,这主要因为,部分联盟成员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贸易,超过了联盟伙伴。事实证明,联盟运作不佳,这从英国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中可见一斑。

  (二)英三次申请打开欧洲经济共同体大门

  英国不久即意识到,欧洲的政治影响在于欧洲经济共同体,而非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如果英国仍停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门槛外,在政治上就会冒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英国注意到,欧洲经济共同体运行良好,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961年8月,英国开始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应以法德轴心为基础,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允许英国加入,会削弱法国在共同体内的影响。同时,戴高乐认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会导致美国过多地影响欧洲。戴高乐否决了英国的申请。1967年英国再度申请,再度遭戴高乐否决。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幸运地,第三次申请被接受。经过1970-71年的加入谈判,1973年1月,英国终于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三)英在接纳欧洲统一货币上裹足不前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欧盟成员国认识到,如果没有共同的欧洲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同市场。但这是一个引发争议的想法,因为取消本国货币,意味着国家主权的重大丧失,等于放弃了国家调控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如调整利率的能力。还会使欧洲经济共同体朝政治联盟的方向转变。经过多年的争论及艰难的经济调整,2002年初,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中十二国废除本国货币,接纳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欧洲一体化迈出了最重要的步伐。欧元是否会导致欧洲合众国,尚有待讨论,但无疑根本改变了欧洲人彼此做生意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所达成的一切协议和数千份决定,都只不过是这一最大事件——转向单一货币——的序曲。

  英国在接纳欧洲统一货币方面,裹足不前。孤立于欧元之外,使英国经济受损。自欧元在欧元区正式流通以来,欧盟中大多数欧元国的贸易都发生戏剧性的增长。但英国却没有出现增长而仅仅是保持着静止状态。在欧元启动前的1998年,英国吸引了来欧盟区新投资项目的28%,但到2001年却下降到21%。相反,法国作为欧盟中的欧元国,在新建的生产制造业领域中吸引外资上已经超过英国成为欧盟中第一国;甚至原来曾承诺将投资英国的许多公司提出,如果英国不尽早加入欧元,这些公司将考虑把投资转到欧元区国家内。

  英国在加入欧元问题上不仅仅使其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在政治上也渐显下风势头。原本领导欧盟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德、英、法),由于英国目前处于欧元国家之外,导致英国在欧盟内有关经济方面的发言权受到一定局限性,而德、法两国为维护欧盟中欧元国利益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除欧元外,英国在取消人员流动限制方面,也态度保守。1985年,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署了申根协议,规定取消所有边境控制。之后,除英国和爱尔兰外,欧盟十五国其他成员都加入了。甚至两个非欧盟成员国——挪威和冰岛——都加入了,而英国至今尚未签署该协议。

  (四)英对待政治一体化态度保守

  在政治一体化方面,英国更趋保守。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称欧盟条约)在起草时曾包括“以联邦为目标”的字样,在英国反对下,措辞改成“欧洲人民间更紧密的联盟”。在为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于1996年和1997年初举行的欧盟国家政府间会议上,英国几乎对所有加深一体化的建议都持反对或牵制的态度,致使会议很难进行下去。英国在欧洲政策上的僵硬立场,使得“谋求使英国处于欧洲中心”的政策目标实际上成为一句无法兑现的空话。

  总体而言,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步伐迟缓,明显不如法、德等西欧大国态度积极,英国更多时候都采取怀疑、观望态度。分别而论,英国对建设欧洲内部统一市场持积极支持的立场,而对政治和经货联盟的建设则持保留态度。因为在英国看来,前者主要是个自由贸易的问题,英国历来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而后者则涉及大量转让主权的问题,会导致英国所厌恶的联邦主义的欧洲。

  二、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主要因素

  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地理环境以及英美特殊关系等。

  (一)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

  欧洲一体化初期,英国置身于外,这与二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直接相关。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外交政策总方针:“对于我们来说,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我们是在这三个环中的每一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惟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在三环外交中,英联邦和英帝国是基石,这一环最为重要;而欧洲一环,最不被重视。1946年,丘吉尔说:“我们必须建立欧洲合众国”。但丘吉尔认为,该合众国应以法国和德国合作为基础,并非一定要包括英国。因此,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采取漠然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历史传统

  自16世纪以来,英国迅速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心,和一个超然于欧洲之外的世界帝国。鼎盛时期英国统治世界1/4的人口,其殖民地遍及世界五大洲,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样,英国就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以外的自治领地、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也就没时间过多顾及欧洲内部事务,而是希望欧洲会出现一种不威胁自身利益的“均势状态”。因此,“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成为英国的外交传统。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明显衰落,再也不是昔日叱咤风云的帝国了。但无论是英国的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依然抱着“大英帝国”的幻觉不放,不愿放弃对欧陆孤立的传统。英国人的帝国情结太深,总感觉对英联邦和美国,比欧洲更亲,甚至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历史的包袱和传统的影响,总是妨碍英国在欧洲建设问题上采取积极的态度。

  (三)政治文化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民主制国家,同时也是对“议会主权”具有强烈认同的国家。这种对“议会主权”的认同是经过长久历史延续下来的,已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信仰原则。英国这种对“议会主权”的高度信仰,使其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顽固坚持政府间的自由合作,特别反感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主权不断让渡和汇集的过程。主权让渡,是欧洲一体化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随着一体化向更宽范围、更深层次的扩展和渗透,必然要求成员国让渡更多的主权,这对于信仰“议会主权”和敌视超国家权力的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四)地理环境

  英国是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理位置,使英国免受了无数场欧洲战火的直接殃及。二战期间,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并成为向德国发起反攻的重要基地,这与英吉利海峡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不无关系。同时,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工业化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充当世界霸主,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独特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感到英国不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只是欧洲的邻居。丘吉尔曾说,“英国与欧洲在一起,但不属于欧洲。”同欧洲合作,与英国人的观念相距甚远。

  (五)英美特殊关系

  英国虽地处欧洲,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在感情上却与大西洋那一头的美国更为接近。而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英美特殊关系,无疑又增强了这种感情上的亲近感。英国自1973年正式加入欧共体以来,已逐步地卷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但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在对外关系上依然存在着所谓的“欧洲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争,仍然面临着“欧洲主导,还是美国第一”的两难选择问题。这对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态度取向,也构成了长期影响。

  三、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前景

  (一)英国加入欧元只是时间问题

  英国虽然至今未加入欧元,但一般都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工党政府方面来说,只要条件具备,特别是政治条件具备,它就会采取积极态度,推动英国加入经货联盟。因为政治与经济上的考虑,都不允许英国长久地滞留在欧元区之外。尽管英国还未加入欧元区,但自2002年1月1日后欧元已在英国流通,不知不觉地渗入到英国人的生活中。鉴于英国国内对主权问题的传统观念和欧洲怀疑主义情绪的根深蒂固,布莱尔政府对于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任何步骤和措施,都不得不采取审慎的态度。工党政府之所以决定暂不加入欧洲统一货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顾忌怀有强烈欧洲怀疑主义情绪的英国公众,一时难以接受带有超国家色彩的欧元。但估计在今年大选后,工党政府会选择合适的时机,积极推动英国加入欧元。

  (二)英通过欧盟宪法条约前景难测

  2004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最终文本达成了一致。但是草案需要经过全体25个成员国政府的批准,以及包括英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全民公决通过之后,才能够真正成为欧盟宪法。英国《世界新闻周报》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英国选民反对英国批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民意调查反映出,至少从目前看,布莱尔希望英国批准该条约的计划缺乏基本的民意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55%表示将在公决中投反对票,仅有25%表示将投赞成票,另外约20%表示不能决定。这一调查结果与英国其它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以及分析人士的预测基本吻合。看来英国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前景,并不乐观。

  但布莱尔政府在此次公决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民意摇摆幅度大,选民的态度不像在一般大选中支持某一政党那样坚定。1975年,英国曾就是否继续留在欧共体中举行公决,大部分选民在开始时准备投反对票,但这部分人中的20%后来改变了立场,最终使赞成英国留在欧共体中的一方赢得了胜利。此次有关欧盟宪法条约草案的公决也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为欧洲问题在英国选民心中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布莱尔为了说服公众支持英国批准欧盟宪法条约,可能会首先等待其他国家批准,然后布莱尔在大力宣扬欧盟宪法条约将赋予欧洲理事会更多权力并加强欧盟作为国家联盟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拒绝批准该条约将使英国面临被逐出欧盟、被孤立和边缘化以及丧失就业机会等危险,以“软硬”两手说服英国选民改变态度。但英国能否通过欧盟宪法条约,尚难以预测。

  (三)英国对欧洲一体化将继续持保守态度

  欧盟最近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拟加快一体化进程。某些欧洲政治领导人甚至提出了建设欧洲联邦国家的方案。英国不可避免地将要面临是把自己进一步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去,还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方面被排除出“核心欧洲”决策圈之外的严峻考验。工党政府虽然表示积极参与欧盟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经济上愿意与欧盟密切合作,但坚决反对建设“欧洲合众国”的主张。目前英国公众中疑欧情绪仍十分强烈,主要的反对党——保守党领导集团更提出要就欧盟基础条约重开谈判,扬言英国有可能退出欧盟。保守党公开向欧洲怀疑主义方向转变,使工党政府在对待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态度上,更趋稳妥。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党的政治前景。这迫使工党政府在有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问题上不能不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布莱尔声称,他将在所有有关英国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强硬”,说英国今后的对欧政策“需要强硬的时候就强硬,需要表现出建设性时就表现出建设性”。可以预计,英国在今后的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将继续持保守态度。

  (四)欧美竞争加剧将迫使英国在二者间作出选择

  随着两极体制的解体和东西方军事对抗的消失,美、欧共同的敌人业已不存在,军事安全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经济因素变得更为重要。美国、欧盟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将日益体现为竞争关系。扩大后的欧盟,是惟一能够挑战美国的经济力量。欧洲推行一体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欧洲联合来增强与美国竞争的能力。作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热衷于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美国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导致美欧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裂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英国政府如果继续亦步亦趋,追随美国,一则将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削弱英国作为世界事务中一支独立势力的地位。二则会引起欧洲国家的不满,有可能成为英国进一步融入欧洲的制约因素。如何恰当地处理英国同美、欧之间的关系,怎样在使英国进一步融入欧洲的同时,又保持与美国的亲密关系,是英国外交面临的两难选择。当前,英国尚能在美、欧之间暂时取得平衡,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持续深入,以及美、欧竞争的不断加剧,早晚有一天,英国将不得不在美欧之间作出选择。(驻英国使馆经商处李岩 2005年4月4日)

  (信息来源:驻英国经商参处子站)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