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057.92亿元,同比增长35.1%,占全省区域生产总值的35.8%。实现工业增加值678.32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6.59亿元,同比增长21.0%,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8.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20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7.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0.35亿美元,同比增长3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3%;实际吸引区外资金281.42亿元,同比增长29.8%。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55亿元,占全
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5.6%,同比增长4.8%。
概括起来,过去一年的开发区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抓大项目、上好项目。去年全省开发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50个,其中超过5亿元的项目7个,1亿元至5亿元的项目30个,大项目建设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二是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管委会这种精简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及“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已被社会所普遍接受。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开发利用基本走上正轨,引进和吸引人才机制逐步搞活,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55亿元,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18.13平方公里,提高了开发区的承载能力。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丰富和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模式,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开发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开发区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差距越拉越大;产业集聚能力弱,特别是能形成产业链的大项目不多,没有真正形成以产业群为主体的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招商引资中的无序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重引进、轻开发吸收的现象比较普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级管理型人才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设立较早的开发区出现了机构繁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等倾向,甚至出现了体制复归的现象。新设立的开发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较差,高素质人才缺乏等困难。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良好开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经济发展由“快走”变为“快跑”和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刚才,业辉同志全面报告了2004年的工作,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我都赞同。请各地和各级开发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省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都很重。全省各级开发区要认真按照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这一中心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核心,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吸引外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形成若干新的经济增长带,成为带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开发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主动性
大家都知道,兴办经济特区、进而创办开发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并积极推动的。经过20多年的成功实践,开发区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我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虽然起步较晚,经历了艰苦的历程,但也创下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大的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主要选择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民营资本“南资北移”势在必行,同时招商引资已进入“招商选资”阶段,我省加强同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引进沿海地区民营资本,承接沿海地区转移项目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开发区如果能够把握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构筑“南资北移”通道,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重要载体。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开发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解决制约经济全局性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已经在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等方面创造出新的经验。
三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任务,对开发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去年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今年全省将继续抓好国企改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整治、全民创业5项重点工作,“上争下促,外引内培”,使经济发展由“快走”变成“快跑”,加快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都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要求开发区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开发区的发展寄予厚望。云坤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点解决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管理、要素平台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改革和发展的带动作用。”王珉省长也指出:“要突出区域辐射作用,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设开发区,构建经济带,以点带面,点线结合,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我省的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投资环境、管理体制、产业集聚以及各类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大工作力度,成为国企改革、投资拉动、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实施全民创业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地看到: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吸引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构成了巨大压力;国内各区域之间、各省份之间竞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和地区发展较快,我省通过大规模吸引和集聚域外生产要素来实现较快较好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明显弱化,国家所赋予开发区的主要优惠政策都已到期,我省给予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到今年底也将结束,加之下放给开发区的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区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开发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之,我们要对开发区工作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估价,既要看到加快发展的机遇,又要看到面临的新挑战;既要看到纵向的快速发展历程,又要看到横向的发展差距,还要看到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领跑和示范作用
去年12月召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传达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吴仪副总理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所有开发区的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吉林的实际,落实好全国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全省开发区的发展思路,统一思想,排除干扰,加强建设,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领跑”和示范作用。
(一)再造结构优势,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振兴战略,开发区要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再造结构优势,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是科学谋划支柱和特色产业发展。要发挥已经形成的装备制造业优势,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全面改造和提升开发区加工制造业的档次和水平,使开发区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巩固壮大石化产业,培育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速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产业,推进光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要积极培育新的产业亮点,大力发展能源、冶金、新型建材、纺织、旅游等特色产业。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重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开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是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开发区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部署和安排,结合开发区的自身优势,加强与拟改制企业的沟通联系,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国企改革创造条件。要利用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寻找投资主体,吸引利用外来资本对国企进行有效的改制、改组、改造,达到既改造盘活了国有企业,又使新的项目在开发区落户这样一个“双赢”的目标。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响应全民创业的号召,积极接纳依法经营、自主创业的投资者。在市场准入、批租土地、融资贷款和利用国家专项扶持资金等方面,让民营企业等创业主体享受与国企相同待遇,帮助民营企业在开发区内发展壮大。要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高水平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要素配置平台,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层次。有条件的开发区要围绕第二产业的发展需求,逐步开展工程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工业咨询服务,培育和形成新型的现代服务业,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和支持条件。要率先开放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领域,特别是要抓住全球大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外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开辟第三产业发展的新领域,逐步在开发区形成服务外包基地。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产业发展完善配送手段,提高配送效率,积极探讨设立物流产业开发区和在开发区内设立现代物流企业的方法和路子。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开发区的作用,带动旅游产业上层次、上水平,作好旅游经济这篇大文章,提高旅游经济的贡献率。
(二)打造新型对外开放平台,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我省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非常重,目前省里已经策划了一系列的重大招商活动。省开发办结合省里的安排部署,决定把今年作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各级各类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窗口的功能,在今年的招商引资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开发区投资硬环境。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将新增500亿,开发区要抓住这一机遇,选择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充分利用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国债资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资金,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切实改善和优化开发区投资软环境。加强政策执行和落实的协调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和省赋予开发区的各项经济管理权限以及优惠政策。特别是通过制订规划、完善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优化综合投资环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吉政发〔2001〕10号)规定的优惠政策今年底到期,省开发办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新形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在继续扩大引资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注重引进与开发吸收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要主动开放和扩大外商投资的新领域,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引进外资的门槛,鼓励战略投资者进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鼓励外资参与开发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嫁接改造,吸引外资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改变我省开发区利用外资形式相对单一的状况。特别是要利用好今年9月由我省主办的“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这一平台,争取使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大的突破。
三是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要注重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瞄准国际上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新情况,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联系,包装设计一批符合我省实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环境成本低的大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水平。要构筑吸引外资项目的产业链,在建设产业配套体系、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深加工等方面加强合资合作,逐步做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发展,特别是吸引一批在产业链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并依托企业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进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形成以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保持开发区发展的活力
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不能完全政府化,重要的是主动与形势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是继续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管委会”模式。管委会代表当地政府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开发区要区别于城市的行政区,在市场化和发挥政府作用中找准结合点,决不能搞成一级政府,继续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理念,避免和杜绝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体制复归现象。要认真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巩固已有成果,总结典型经验,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保持开发区的应有活力。
二是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委会要率先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继续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审批制向审核制、备案制转变,减少审批项目,公开办事程序。要保持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开发区要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经济秩序,主动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平等的发展条件,激励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并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同时,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信守承诺,惩治腐败,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政策执行不当对社会信用造成误导。
四是坚持走特色兴区之路。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各开发区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办出特色。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开发区要突出主业,兼顾其他,真正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特色。同时,要注重依托园区载体,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政策优势,优化服务环境,使我省的台湾及华侨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化工工业园区、医药工业园区的整体招商有新突破。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央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开发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区域,更要很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精心组织编制开发区发展规划。搞好开发区发展建设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前提。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结束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准备年。全省开发区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在总结“十五”期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谋划好“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的发展思路、结构布局、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科学定位,明确方向,确保开发区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举的方针,在引进开发项目时,科学合理设置准入条件,通过制定项目评估体系,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要发展上下游关联度强的项目,注重节约利用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形成上下游项目的良性循环链条。要利用开发区的优势,研究资源枯竭城市接续产业项目,为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做出贡献。要注意培育生态经济产业。农业经济开发区要积极扶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进一步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旅游经济开发区要系统研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创造生态旅游品牌,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三是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是开发区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近两年的清理整顿,开发区土地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要认真编制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滚动开发的方针,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发展工业项目上。要按照投入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原则,大力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的效益。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加大环保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完善项目环保审核制度。要与当地环保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发挥开发区内环保部门的作用,严把项目环保入口关。要加强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开发区要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系统,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进入标准化、国际化轨道。
三、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推动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我省开发区建设十几年的实践表明,加强领导是开发区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由“快走”变为“快跑”的过程中,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确保开发区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开发区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将研究建立开发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全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全省性的阻碍开发区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各级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真正把开发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建立开发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开发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协调配合,形成支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主动为开发区发展建立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对开发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从发展的角度研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要总结规律,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资金、土地、税收和职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要营造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及时把我省开发区建设取得的成就通过各种媒体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征得社会各界对开发区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三)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开发区管理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努力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一是发挥好规划职能。省和市州两级开发办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织制定区域内开发区的发展规划,提出具有全局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二是发挥好协调职能。要主动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开发区发展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发区发展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三是发挥好指导职能。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开发区,实行分类分级指导,鼓励和支持发展好的开发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推动发展相对滞后的开发区加快发展。四是发挥好服务职能。及时帮助各级开发区及开发区内的企业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优质服务增强各级开发区对开发区管理部门的认同感,提高开发区系统的凝聚力。此外,积极探索对各级开发区加强管理的有效方式,继续完善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逐步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四)加强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开发区工作队伍。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及工作人员队伍。要采取切实措施,营造尊重人才、鼓励成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积极为各类人才创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努力打造、培养和锻炼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开发区工作队伍。一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通过加强培训和鼓励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现有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创新选拔使用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聘用制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开发区工作队伍。三是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综合考虑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工作人员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四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要研究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连、鼓励创新创造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广大管理和工作人员投身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
同志们,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使各级开发区在全省经济由“快走”变为“快跑”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示范和“领跑”作用,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信息来源:吉林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吉林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