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汽车业掀起自主开发“旋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8:40 中国经济时报

    自主开发力量薄弱这一硬伤一直威胁着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根基;同时也一直令中国汽车人不管业绩多么好也难以开怀大笑,因为他们最懂得自己还缺少什么。如果不苦练内功,自主开发能力弱将成为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大“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中国汽车人知道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将会很漫长,要想缩短时间完成这一大业——造出完全属于中国的、畅销全国、
全世界的汽车,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到。

    这也许就是中国一汽集团为什么在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动因,因为两会是中国英才会聚的时候、是参政议政的盛会,自然是最佳传播思想的时机。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们宣布:一汽将于4月20日斥巨资举办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大赛将决出15名获奖者,分享4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而且金银奖的获得者会获得由一汽集团公司提供的深造和培训机会,对于在此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院校,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将考虑接纳成为下一阶段实质性的合作伙伴。

    去年两会,“自主开发”是汽车界代表、委员上会讨论的核心话题;今年,一汽集团在会场外围召开的较大范围的新闻发布会,并掏出大钱为设计大赛买单,确有策应汽车界代表、委员发动全国人民为振兴中国汽车出力的意图。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井喷”,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销售市场,其中不乏自主开发的车型,但通用大宇告奇瑞,本田起诉河北双环等关于中国自主品牌“模仿秀”之说却把部分民族汽车制造企业卷入了跨国知识产权的纠纷。

    而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开发设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红旗”轿车,其销售量与拥有的历史地位相比却显尴尬,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得到的最新统计结果,虽然2004年一汽销售突破100万辆,但“红旗”轿车年销售仅15000辆,很显然第一汽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合资。

    但是几乎所有的合资汽车企业都存在一个通病,他们无法回避的是无论是产品品牌、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还是销售渠道的建设标准与思路等等,全部都在外方的掌控之中,被卡住脖子生活的中方,所拥有的话语权实在是乏善可陈。

    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面对“一汽红旗才是您的亲儿子,像一汽大众像捷达这样的,虽然挺给您赚钱但据说是干儿子。亲儿子为什么老长不大?”这样的提问,作为一汽集团的总经理竺延风也是如鲠在喉:“刚才你说的这个问题就是从情感上来讲我也非常理解。实际上我想这个在从事汽车制造业里的人士实际上更着急。”

    但是,经验毕竟来自历史,初期自己能力有限,花钱买技术,也是全世界建立自主品牌都将经历的一个过程。一汽集团副总安德武则形象地比喻为“先帮别人带孩子再养自己的孩子”。而这个过程就要像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说的:“要耐得住寂寞20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钱平凡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对于企业,最重要的是利用市场成长性好的形势,练好自己的内功。

    事实上,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一面旗帜,并没有抱着合资带来的丰厚利润孤芳自赏,而是一直在努力为承担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历史责任做着各种准备。

    早在建设一汽轿车(资讯 行情 论坛)新基地的奠基仪式上,竺延风就已经意识到:“中国汽车工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如果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永远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

    自主开发首先要具备自主的意识。只有有自主的意识才能谋划长远,才能自觉的参与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汽车设计人才的缺乏是自主开发无法回避的一块“短板”。日前,第一汽车集团斥巨资举办中国汽车设计大赛,是中国汽车人要进行自主开发的最强的信号。

    在过去,自主开发一直都仅限于汽车行业内关注。据了解,参与这次大赛的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260余所设计院校(系)的学生。应该说,这次汽车设计大赛是吸引全民关注汽车设计的启蒙运动。相信一汽集团此举意在呼吁更多的人能关注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开发,大力地推动中国汽车设计水平提高,为中国走上汽车强国之路奏响了最强音。

    希望他们的“启蒙运动”能够在全国刮起一股汽车设计“旋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