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企业发债门槛抑制资金体外循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1:07 证券时报 | |||||||||
来自央行数据表明,2004年2月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同比开始下降。存款下降无外乎三种可能原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倾向增加和民间金融增加。第一种原因不可能存在,因为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年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分别实际增长4.8%、8.7%和7.0%;因为消费倾向增加导致储蓄增量减少也不太可能;那么流失的存款极有可能流向了民间借贷。据花旗银行的报告指出,在2004年5月到10月期间,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都用于自己投资或民间融资。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的报告,国内地下金融活动规模巨大,中小企业约有多于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这种非正规金融渠道。全国17个省份的中小企业有超过3成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从三地比较来看,西部6省和中部均接近四成,东部最低也超三成。在全国调查的17个省中,有的省份中小企业非正规贷款比例甚至接近7成。 如此之大的资金游离在正规金融之外,它对整个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非正规金融不受有关当局监管,不在央行宏观调控之内,并且难以受到法律监督,同时大大整个金融体系系统风险增加。一旦非正规金融中发生不良贷款,资金链断裂,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想。因此,将体外循环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内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降低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让一部分资金回流到正规金融中,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提高财务透明度。 2003年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85%,直接融资仅占15%,企业债券仅占直接融资的2.9%。2004年截至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募资1273亿,通过债券筹资245亿,债券融资仅占股票融资的五分之一,企业债券市场还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在当今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降低企业发债门槛以此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将有利于体外循环的资金回流入正规金融范畴。 第一、现阶段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基本是项目债券,因此企业发行债券也是为国家审批的大型项目融资。在核准制下,企业依然要上报要运用所募资金的项目。也就是说,上报项目不能获批,企业就不能获得发行额度。这一条不仅限制了发债所获资金的用途,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而且该项要求已不再适合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以资金的运用项目的预期收益或者是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作为企业是否可以发债的标准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成为企业筹资手段。国家应放松这方面管制,在发行审核方面,只要符合几个基本方面就可以批准发债(如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等),至于资金运用方式是否可行应由市场决定。放松项目审批将有利于企业适时根据自身需要和发展战略决定发债与否、发展规模以及其他方面,一些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无需报审项目就有机会获准发行债券。 第二、一般来说,现行企业发债管理要求强制担保,这一要求无疑使民营企业发债难的处境雪上加霜。国有大型企业在资产规模上毫无疑问可以达到要求,在现今体制下,得到银行担保也并非难事。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不属于国家,这些企业想获得金融机构担保实非易事。这种强制担保不仅将违约风险转嫁于金融系统,而且降低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即使民营企业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如果缺乏担保,也极有可能面临难以获批发行额度的困境。由于这种强制担保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发债的门槛,国有大型企业轻而易举成为企业债券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民营企业却很难分得一杯羹。面临诸多凭借正规金融途径融资难的局面,民营企业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地下金融。国家要极力扭转这种局面可以考虑允许低信用级别债券和非担保债券的发行,只要申请者符合发行企业债券的几个基本条件就可核准发债,债券发行的成功与否就由市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