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宜居城市”怎能不食人间烟火(观点集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08:11 人民网-市场报

  沐润风

  新闻点击:日前,《商务周刊》杂志和零点公司等联合推出了“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宣告上海、大连、北京等为中国十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并同时宣布,“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等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

  《中国青年报》

  评:在笔者看来,单纯根据这套指标评选出来的,恐怕仅仅是神仙“宜居”的蓬莱仙阁,而并非升斗小民其乐融融的“宜居城市”。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非常巧合的是,同一天的同一家报纸,还刊登了美兰德信息公司就“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对北京、沈阳等13个城市的5013名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位居前三位的指标却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制度改革”和“物价”。而在“宜居城市”的调查中排名第一的“交通”,在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调查中却瞠乎其后,仅排在第九位。两项调查的差距如此之大,哪一项更接近“城市公众”的真实感觉呢?

  实际上,我没有怀疑任何一家调查公司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当然也不怀疑它们各自所依据的数据的真实性,但问题的关键也正在这里: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意味着“城市公众”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阶层的“公众”对什么样的城市才最“宜居”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所以对“宜居城市”这个闪亮登场的新锐概念来说,更准确的提法恐怕应该是“谁的宜居城市”:“神仙”的还是“升斗小民”的?富人的还是穷人的?

  提出这样一个质疑,并不是无的放矢或者恶意挑刺。国内外不少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当一个地方开始变得“宜居”起来的时候,那里的地价也就开始上升,穷人也就感到了“不宜居”,逐渐开始流出,富人逐渐开始流入,出现所谓“同质化人群的群居效应”。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对立,“富人区”越来越繁荣而“穷人区”越来越衰败——这样一个结果可能不是我们建设“宜居城市”的本意吧?

  “宜居”的前提首先是“能居”,连“居”都不能还谈什么“宜居”不“宜居”呢?因此,“宜居城市”的标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仅仅迁就富裕阶层的“偏好”,“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不应该是一个穷人迁出富人迁入的过程。

  《江南时报》

  《市场报》 (2005年04月01日 第八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