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记者 王素慧“教育不公”的字眼,近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究竟自文革后恢复并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不公”在哪里?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本文综合了各方说法,争论总是伴随着过程,但下结论,却不是本文能做到的。随着高考的临近,面对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高考移民”又在加紧活动,这一社会现象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观点是统一录取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分数,实际上就是说要统一录取分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在
本次政协会议上,李文志提案认为高考录取名额各省市应该大致相当,建议取消地域差别;取消保送等照顾政策,所有考生一视同仁;高考专业招生也不能有地域歧视。目前由于高校招生指标向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倾斜,导致了高校录取分数线在各省市之间的巨大差异。同一张试卷,同一次高考,不同省市的录取线动辄相差100余分。在同一所高校,各地同学的高考分数差可超过200分。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由此,“高考移民”,“高考腐败”等一系列教育和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是否应该统一全国高考分数线,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大争辩。
正方:各省市高校分配名额不平衡
通常认为,这种录取分数的不平等,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平等。首先,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与高等教育优中选优的初衷相背离。同样是中国的学生,北京、上海和经济发达省份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多得多。同样的分数,北京、上海的学生可以进重点大学,而湖北、湖南的学生却连上中专的资格也没有。同时,由于各地教育投资的效益回报不平等,严重挫伤了某些地区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家庭教育投资回报同样也不平等,由此导致辍学者越来越多,湖北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更严重的是,它导致基础教育发展动力不平等。一所学校如果从来没有人或只有极少人考上大学,其办学的动力机制就会受到挑战,导向标准也会发生偏差。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客观因素导致了各地教育水平相差很大。山东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说,就拿山东来说,高考分数线很高,一直位于全国前两名。在山东考不上大专的学生,到北京这样的城市,就完全可以考上大学。朱永新委员也说,江苏一般考生的成绩,到北京就完全可以上清华、北大,江苏高考分数线比一些城市要高100多分,这又凭什么呢?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罗黎辉也说,西部需要人才,很多时候,西部的高考分数线甚至比教育发达地区还高,不利于西部人才的培养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新成委员同样认为,北京高考分数线比国内其它地区相差50到100分,这是不平等的。悬殊的录取分数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高分录取区的高录取线,激发了片面追求高分的倾向,刺激了应试教育的蔓延,而应试教育追求高分的结果,又抬高了录取分数线。以致导致了这些地方的教育恶性循环,并从根本上扭曲了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北某些地方,高分成为考生的惟一追求目标,成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成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根本动力。目前高校招生在全国各省市之间分配名额很不平衡,而且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所在地得到的名额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呈现出“本地化”的特点:清华大学要招北京市考生300多人(其它省份一般是100个左右),南开大学招天津考生近1/4,复旦大学招上海考生占40%,武汉大学招湖北考生占到一半,浙江大学招浙江考生接近70%。这样,面对全国招生的重点大学,却有相当数量的名额留给了学校所在省市区,而没有重点大学的省份分配到的名额就十分稀缺了。但是,对于一所全国性重点院校来说,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为全国人民共同享有,且其硬软件建设和教学费用,每年都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那些没有重点高校的省份显然同样承担了建设和发展的责任,理当在指标分配上尽量公平合理。何况,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第一要务,既是全国性高校,就应面向全国培养人才,一味考虑照顾本地学生,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反方:统一全国高考分数线会导致一种新的教育不公
山东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认为,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统一全国高考分数线,又会导致一种新的潜在的不公平。统一分数线,就会使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上大学的人数减少。不是这些孩子水平有问题,而是他们所在的地区教育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是客观的因素导致了他们现有的学习水平。如果全国实行一个分数线,那么贫穷、落后地区的考生几乎失去竞争力,名校就成为经济发达、教育发达省市的“自留地”了,贫穷、落后省市的考生无法染指。各地教育水平相差很大,不分析具体情况,怎能用一个统一的分数线来衡量呢?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新成认为,不能做到平等,这跟各个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数量有关。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比较多的地区,录取率自然就高,分数线相对来说就较低。这些地方的教育投资,有地方纳税人的钱,所以本地区办高等教育,自然要为本地区的纳税人服务。如果让他们招过多外地学生,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在很多人看来,高考是典型的“一次考试定终身,一张考卷定命运”的命运决斗,确实残酷。高中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为高校输送了相当多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质的新生。正如一些教育工作者所言,我们现在的考试只能达到相对公平,就像把鸟关在笼子里让它们飞翔,看谁飞得更高。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素质是不能量化的。如果全国统一高考分数线,充其量也只能是表面的公平,只能引领大家走进死胡同。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把高中生们关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统一高考分数线,更会把高中教育引入一条难归的歧途。素质教育已提到很高的位置上,但在全国的推行却举步维艰,重要原因就是中等教育由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着,统一分数线会更加强化这根指挥棒的威力,对全国刚刚开始的素质教育产生打击效应。
出路:高考制度要改革,统一分数线不是改革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说,现在讨论的教育公平是建立在四大不公平的前提上的,包括考试制度不合理、社会经济实际差距、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国民教育体系未建立。在这种前提上谈公平是找不到出路的。眼下关于统一高考分数线的争论,本质上是关于现行高考制度的争论。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让更多的人拥有平等迈入高校的机会;二是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才是合理的,并能为各方所接受;三是我们的高校需要什么样的生源。统一高考分数线事实上是对既定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要完成这种利益格局调整,既要考虑到我们的现有国情、地情、教育现状,又要考虑到各利益体的态度。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永新认为,虽然客观上各地教育水平不一样,但我们不能不作为。朱委员认为,可以采取人才服务的方式。譬如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可以拿出10%的名额,在一定分数线内,录取如新疆、海南等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但必须要跟考生签订一个合同,即毕业后,要回到当地服务若干年。服务到期后,可以进行二次选择,或者回到城市,或者成为保送研究生,再回到当地继续服务。朱永新说,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落后地区对人才需求的问题。不统一分数线,即使是落后地区的考生考上重点院校,也很少有回去工作的,对解决当地人才问题没有任何助益。朱永新还建议要改革高考制度,他说,全国最好的大学要实行大学联考,单独考试,统一分数线。省里的大学省里考,只能对本省的学生有用,不适用全国学生。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罗黎辉则认为,对于要不要统一高考分数线这一问题,也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分类指导,不宜全国上下一盘棋。他认为,政府应该把办学、培养人才的问题交给各具体执行部门,交给学校,同时要逐步退出高考操作。罗委员认为由各省命题、组织考试,学校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也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有关专家认为,从长远看,全国高校自主考试、自主录取应该成为努力方向,侧重于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地方高校、部委高校可以采取联合考试或全国统一考试,当然这些都要在全国教委统一安排领导下进行,考题从全国题库里选取。这样高考就可以一年两次进行,一是名校自己的考试,另一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另外,在调整全国高校布局上,要考虑全国各地的资源均衡问题。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国家应优先发展。把人员素质高的东部考生吸引到中西部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在东部地区就业饱和甚至过剩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很可能流向渴求人才的中西部地区。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山东、四川、河南这些中等教育发达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应该扩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招生。也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放宽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限制。从经济的角度切入高等教育投资领域。(资料图片,图文无关)(夏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