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嘈切切许锋
有“史”以来,咱感觉到什么叫“上帝”了。而且,“上帝”的芳香几乎要淹没咱瘦弱的身体。
这都是因为咱和咱的孩子吃过肯德基,而且,不止一次地吃过,而且,最重要的是,
咱真的吃过含有苏丹红的什么鸡翅,还郑重其事地要到了发票。现在,这张发票就摆在咱的面前,咱感觉到它的分量如千钧一发。
当然,能吃这么久,那是因为从没怀疑过那东西有毒。如果咱知道有毒,打死咱咱都是不吃的。尽管长这么大,有毒的东西咱也吃了不少了。
俗话说不知者不怪,况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咱们的“上帝”是弱势群体,所以一贯有“吃亏是福”的心胸,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品质,所以即便上当受骗,只要没得大病,没死人,却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讨要权益的情况就少之又少。这不是表明咱没法律意识,打官司是要费神的,是要花钱的,咱不是闲人,还得工作不是?再者,打赢了或许还有一些赚头,可是打输了呢?这不是胆小怕事。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投毒”者鬼得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人家正看着咱笑,咱却找不到人家。连专家都说,目前食品安全零危险无法实现,是啊,无法实现的东西,咱又怎么抗拒得了,抵触得住。换句话说,只要咱活着,咱就得要有抗毒性,就得要有被“实验”的准备。咱的生死没掌握在咱的手中,而是由市场的黑手摆弄着。
言归正传,告不告肯德基呢?律师说了,咱有告赢的可能。而且,正在风头上,社会舆论的光芒肯定会照得咱晃眼。咱很可能既赢官司又得名声,可谓是名利双收。但赢了之后呢?咱没学过法律,但总觉得这吃饭的官司和别的官司不一样,别的官司或许咱赢了就“翻身”了,可吃了有毒的东西,咱就是赢了,能阻挡住毒素的蔓延么,能把毒素从体内赶走么,也就是说,官司的输赢和身体的健康与否没有关系。正如咱以前在饭馆吃饭,吃了口水锅,吃了老鼠粪,吃了病人用过的石膏,吃了福尔马林泡过的海带,用了沾满病菌的碗筷,喝了驴唇不对马嘴的白酒,咱就是去告,告赢了,咱也没法把吃过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吐出来;咱告赢了,其他患难的兄弟姐妹们能告赢么?其实咱得到的,只是道义上的一个理儿。
打官司是个慎重的事儿,想好了再说。除非有法律援助机构说,大家来举证吧,我们是大家的娘家人。这样的话,举手之劳,咱当然要积极行动,举双手痛诉苦难的经历。否则,咱先按兵不动。
但是,咱要说,肯德基是不可被饶恕的。在咱的心目中,它曾是何等的正派、正规,店大、干净、好吃,紧紧地吸引了咱和孩子们的眼球,以致咱不停地进行着收入预算,以致咱把肯德基当成了“贫穷”与“幸福”的课堂,让孩子不断地接受着再教育。可是,它让咱失望了。俗话说,店大欺客,肯德基欺的是咱对它的信任。按照市场营销的话说,它的品牌的光芒让它变得有些狂妄和自负,有些不把咱这样的“上帝”当人,真的以为咱就是弱者。
有人要说,肯德基不是故意的,它也是受害者。这话咱不爱听。市场经济,看结果,不看过程。肯德基要是没钱可赚,它能在中国开那么多店吗,咱要说,不赚钱不要紧,穷人记着你的恩呢,它能让人白吃么?是故意的,或者不是故意的,伤害咱的是肯德基的“鸡”,不是咱老家院子里中用不中看的老母鸡。
所以,通过肯德基铁一般的事实,咱要明白一个根本的理儿,那就是别以为堂皇的外表下总有一颗善良的心,店大未必不做龌龊的事,牌子亮未必心里也亮堂。然后,对待肯德基这样的“大户”,让它闭门思过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冷落它,不是说几天时间它就少赚了2600万么,咱觉得还不够多,教训还不够深刻,悔过的决心还不够彻底,中国大了去了,要是说到伤害,那可是动辄上亿人的事儿。什么国际化的成熟的营销手段让危机的影响如烟般飘散,扯淡——不讲诚信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肯德基正在付出,还有的企业将要付出。咱等“上帝”,则是冷眼观潮,在人家的付出中让自己的身体进一步坚强起来,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成熟起来。这是一种被动,有时,也是一种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