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反倾销、限售双压力
本报记者 夏金彪
作为原料药和抗生素生产的、国有特大型制药企业——石药集团的掌门人蔡东晨,工作日程安排的很紧。3月26日来京的目的就是要和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签订一项协议:3年内投
入2000万开展“送医到基层,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今年首次投入500万。
“由于抗生素限售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抗生素制药企业的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政策的施行有利于广大的患者,从长远的效果来看,这些政策也逼着企业去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虽然蔡东晨强调,该项目是公益活动,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这是处于国际上原料药遭到反倾销和国内抗生素限售双重压力下的国有龙头制药企业积极寻求突围战略的一部分。
反倾销、限售双压力
包括石药在内的华药、鲁抗、哈药,所谓的四大以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产为主的国有制药龙头,在2005年的日子仍然不容乐观。
在国内,首先,由于农副产品、能源提价等因素,在进入2005年后继续存在,导致制药企业的原料、生产成本上升;其次,产能仍然在扩大,产能过大,导致国内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制药企业的赢利能力继续降低;再次,从去年开始的抗生素凭处方销售使抗生素销售下降不少。
在国际上,中国原料药企业的出口遭受国际市场反销售调查越来越频繁。去年,中国原料药企业可谓频繁遭受国际市场反销售调查:2004年4月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氯化胆碱反倾销案做出初裁;6月南非对产自中国的扑热息痛进行反倾调查日落复审;10月墨西哥发布公告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抗生素进行反倾销复审。在2005年,国际上反倾销的压力并没有减轻的迹象。石药集团负责抗生素出口事务的刘欣明对此表示:“这说明在抗生素生产领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整体形势并不容乐观。”
石药谋求新战略
而这时石药集团开始实施“双纵战略”(即研发纵向到顶、市场纵向到底)。加强新药研发,以期改变以原料药、抗生素为主的低水平加工、仿制药的格局。“其实,我国新药研发成本比国外小的多,我们争取今后每年有一个新药进入临床。”蔡东晨对记者表示。据了解,今后石药将加大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新药研发。
石药希望“研发纵向到顶”,给其带来新药。同时,也开始了“市场纵向到底”的行动,把目光瞄向农村。统计显示,包括县级及农村在内的基层医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年。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行的农村“两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以及在农村正在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启动了农村医药市场。根据测算,如果农村卫生用药增长1倍,我国的整个医药经济就能增长25%,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成为医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而该项目无疑是石药想到达在基础导入并强化其品牌的目的。据蔡东晨介绍,石药集团将首先在11个省培训基层医生近3万人,“我们不是借此来消售药品,而是要使石药的品牌得以推广”。而卫生部科教司也借此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抗生素限售,抗生素制药企业药品推广、销售都受到限制,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向正在兴起的农村药品市场,并采用对医生宣传的策略。据石药集团的销售公司——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猛透露,今后石药将把农村市场作为销售的重点战略地区,今后将逐步加大对此的投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次战略转向对石药来说也非易事。目前,国外开发一个新药投入大约需要10亿美元,10年的时间。考虑国内现有的研发机制,以及资金实力,石药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新药的研发突破。对于市场深入农村的策略无疑也受到政策因素和农村消费能力的影响,目前,国内已经有步长集团、汇仁集团、修正药业、蜀中药业、扬子江药业等企业进军农村药品市场,另外,国外的西安杨森、葛兰素史克也窥视着农村药品市场,石药想要迅速扩大农村药品市场的份额还有不小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