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收费管理调查之一
本报记者 谢光飞 实习生 李肖璨
讨价还价
最近,有不少读者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反映,在北京,停车收费不出具发票的现象大量存在。
记者为此在一些地区做了体验采访。在王府井天主教堂南侧的停车场,记者停车1个半小时后回来开车,收费7.5元,当记者说“太贵”、“不要票据”时,收费员表示,按规定繁华地区停车每半小时小型车收费2.5元,但“不要票,6元”,记者当即表示拒绝,索票缴费。
记者在六里桥东南的电力医院院内停车,两个小时后开车,一位穿着军大衣的管理员在车窗前举出四个手指表示收4元,当车行至他身边,他悄悄说,“不要票,2元。”对于个人来说,这自然划算。
在丰台区太平桥西里小区门口,记者15分钟内换了两个停车位,被收费两次。
记者在一些小区内和路边停车也遇到同样的现象,如果你要求不开发票,管理员基本都会同意,经过讨价还价,你一般能以半价左右缴费。
五颜六色的“发票”
记者和几位车主聊起停车遭遇乱收费,也都是故事颇多——
“有个管自行车的大妈向车主收费,指挥汽车停到人行道上去,付了钱还没有发票。”
“某中医院临时停车场,门口牌子上写着半天5元,管理员对外地车或周末车多时就收15元,而且一般不给发票。更过分的是,上午11点停到下午1点就算1天要收10元。”
一些车主还给记者提供了五颜六色的“发票”,除了其中一小部分为正式发票外,还有各种白条,好几张写的是“现金收费停车票”;某厂出具的是一张粉红色的收据,上面加盖的是该厂派出所的公章;某酒店的是一张“提车联”,没有任何收费章;而在一影视城出的是“老年协会”的收据。
“某大厦门口的停车场,保安经常说没发票或者说等一下你回来再给,但等你出来就看不到他人了。”车主王先生说,“后来一次和他较真,拿到的是一张‘临时停车凭证’。”“看起来那么正规的一个停车场,怎么没有正规的停车发票?”
能否堵住“黑洞”
北京某较大的停车管理企业一位姓谢的负责人对记者谈起一些车管员收费不给发票的事,他说,这的确造成地税流失,也给公司带来损失,但现在还没有好的办法控制。记者建议用录像监控车辆进出数量和管理员的行为,他认为这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本较高。记者问他,停15分钟车也收钱是否合理,他表示这没什么不对,认为它跟买了商品打开就要付钱一样。
北京派网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她说,对于有的车管员低价收费不给票的问题,他们首先是在制度上规定不能这样做;另外,有智能管理收费系统等硬件作保证,每一辆进出的车都有电脑记录;也有监控、防盗设备,公司投了保险,万一发生丢车事故,尽量减少双方的损失。
记者在打电话向地方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反映这一情况时,一位工作人员说,收费不给发票是违法的,造成地方税收的流失,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停车场没有经过规划、交警等部门的批准,不具备收费资格,所以没有正规税务发票;还有一种是正规的停车场,由于管理和人员素质问题,再加上车主贪便宜的心理,出现不给票据或者打白条的情况,具体税款流失的数目尚无法估算。有地税部门从一起停车不给发票的举报入手,查处过一个大型停车场涉税案,牵扯并被追缴的各种税款达300多万元。
据了解,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三替城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华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停车收费部门、公司及其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公示当年收费情况和停车场位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拿个油漆桶,在地上刷几根线就能收钱,太暴利了”;车管员的文化素质偏低,他们手上的计时器也让人不放心。他表示,把目前的停车管理从部门和独家垄断改为区域性管理,即让地方政府管理,给所有企业一个机会,问题就有可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