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棚外春寒料峭,棚内春意融融。西丰县天德镇农民农民王树梅正在新建的大棚里忙碌。去年,她家的一座大棚纯收入就达2万多元。“春茬种植香瓜,秋茬种植西红柿,咱这一片都是种这些,有经纪人帮忙,产多少都不愁!”难怪今年她家又建起两座温室大棚。王树梅说的“片”,范围可不小,冷暖棚数已发展到758个,面积1100多亩;而周边10余个乡镇新建的8500座冷暖棚,又将使这“片”连得更大,面积扩展到6万亩。这些大棚,统一品种种植,并统一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眼前的情景,只是铁岭进行规模扩张和产业整
合,完善西部旱作节水经济作物、东部山区特色农业、中部优质专用粮油果蔬三条产业带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今年的调整,铁岭市优势农产品“三带”面积,将达到580多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3%。作为粮食的主产区,铁岭人知道,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贡献,是神圣的义务;但铁岭人也清楚,200万农村人口,仅靠种粮是不能实现持续增收的。如何挖掘农业内部的生产潜力,让种地的农民腰包尽快地鼓起来?铁岭市认为,必须要在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的基础上,将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作为开发重点,调优种植业结构,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进而构建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经过典型引路、龙头牵动、壮大经纪人队伍、改善科技服务等艰苦细致的工作,铁岭优势农产品渐渐地走上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地处黄金玉米、大豆带,目前铁岭已发展专用玉米基地252万亩;以昌图镇、亮中桥、朝阳为重点形成了高油大豆基地30万亩。铁岭温室生产直接面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广大市场。几年来,铁岭坚定不移地发展这项产业,从开始菜农不懂,到成为行家;从中间环节断条,到经纪人队伍壮大;从盲目生产到基地生产;由过去单一追求高产到现在向高产、优质、无公害及绿色蔬菜发展,完成了产业质的转变。
目前,铁岭已经在中部形成了贯穿南北、跨越29个乡镇的优质蔬菜生产带,总种植面积达70万亩,其中冷暖棚面积24万亩。靠近科尔沁沙地的西北部,以沙壤土为主。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花生种植。去年,以傅家镇为中心的60万亩花生生产区,已经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该镇成了东北最大的花生生产地和集散地。同样,以大洼镇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也已经发展到了20万亩。脱毒栽培等技术的使用,使这里的马铃薯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在俄罗斯市场上极受欢迎。铁岭东部是浅山丘陵地带,适宜开发成果园。近年来,山区农民大力发展优质南果梨,并通过高枝换头等技术,使尖把、花盖梨等老树开花。未等果子熟透,70万亩果园便引来了要“包园儿”的客商。就连过去不被人放在眼里的小榛子,竟然也闯到广州、上海、北京的专卖店,卖出了每公斤60元的大价钱。以靠山镇为中心的柴河流域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已经发展到8万亩。这里数百名神通广大的经纪人,坐着飞机,将苗木卖到了大半个中国。以天德镇为中心的冷棚西甜瓜、以镇西堡为中心的西瓜生产区,面积已经发展到9万亩。地膜下滴灌、多层覆盖等10多项实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瓜果的产量和品质,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了铁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进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2元,比上年增长了11.1%;而仅24万亩保护地蔬菜一项,即为全市农民人均带来461元收入。
(信息来源:中国 辽宁) (信息来源:辽宁主站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