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水龙 芮学飞
业务经营单一、收入结构单一化向业务经营均衡化、收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业务结构雷同、经营模式同质性转为优势经营、着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方式的转变券商必须重视研究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从业务创新和制度变革上进行经营的战略调整
在股市一直萎靡不振的环境下,券商继前两年的整体亏损后,2004年仍然鲜有作为,随着佣金制的改革、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业的兴起、以及国际投资银行登陆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券商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
由于我国券商的盈利模式一直是沿用过去的通道模式,垄断利润的获得使我国券商缺乏变革与创新。我国券商主要靠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承销业务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来支撑其生存发展,可今非昔比,券商“靠天吃饭”的优势不经意间显得黯然了许多。面对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本土券商何去何从?
券商苦练“内功”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券商收入结构单一,业务范围狭小,基本围绕着证券的本源业务来构建,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与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上。特别是证券经纪业务是我国券商最重要的业务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经纪业务收入一般都占到总收入的70%-80%。这种业务结构单一性带来的是券商收入结构的不均衡和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去年为例,由于上半年的IPO频繁和二级市场交投相对活跃,券商的收入明显大于“9·14”行情后的下半年。因而面对疲软的证券市场,券商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的单一业务经营方式,转变为业务经营均衡化和多元化的方式。
经纪业务:目前经纪业务仍然是我国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美国经纪业务收入一般只占总收入的23%左右,可见我国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明显偏高。不难预见经纪业务占比的适当下降是一个趋势,本土券商要巩固其业务收入和市场地位,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营业部结构进行调整,如撤并或搬迁一些原来布局不合理的营业部,降低营业部的固定成本以及通过减薪裁员节约人力成本支出等,当然也包括在市场细分和财务总体规划上合理增设营业部,保证低成本扩张;另一方面转变服务观念与竞争策略,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软件入手,推进营业部职能向客户服务和产品营销转型,并加快推进网上交易,注重银证、保证合作。
自营业务:自营证券差价收入对券商收入总额的贡献较低,不仅无法同手续费收入相提并论,而且远远落后于证券发行收入和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据初步统计,2004年券商自营证券差价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只有4%。在去年市场整体疲软的环境下,虽也有逆市中的佼佼者,如东方证券,以2.39亿元位居所有券商的首位,其自营证券差价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券商都在去年的自营业务上栽了跟头,尤其是整体利润亏损的券商基本上就是因为自营业务的失败。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且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和衍生避险工具,自营业务是一个风险系数较高且收入极不稳定的业务种类。
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它们的自营业务比重极低,而且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管控,其存在的意义大多也只是对冲投行业务的潜在风险。可见,本土券商开展自营业务应该在公司整体的风险匹配上规划投资份额,追求受益和风险的平衡。
投行业务:投行业务是券商收入结构中比较稳定的一块,但目前国内行业平均值仅为5%左右。券商的投行业务也大多就集中在证券承销发行上,由于严格的市场准入,券商一直都是利用这种通道进行垄断经营,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渐开放,能够从事投行业务的机构主体增加,通道优势慢慢地消失;同时,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证券发行价和二级市场的差价不断减少,证券承销发行的利润不断被摊薄,券商必须对原有的价值链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拓宽价值渠道。结合当前经济金融改革的进程,大力开发企业并购业务、管理咨询业务和资产证券化等知识含量高利润较高的业务是趋势所在。
由此可见,我国券商业务经营单一局面必须向着经营多元化、收入结构均衡的状态转变。调整自营业务,夯实经纪业务,加强投行业务是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
壮大优势业务目前我国券商经营模式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主要表现在:业务的雷同、组织结构的相似、经营模式的同一性。如果说大券商由于综合实力强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生存与发展的话,那么,中小券商则会因既无综合实力优势,也无核心竞争力而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随着证券业的不断开放,国际大型投资银行已经不满足于在中国市场上小打小闹,它们正欲对中国市场发动全面的进攻。面对着国际投行的大资本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本土券商必须严阵以待,发挥出自己对市场熟悉的优势,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来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着力发展壮大自己的优势业务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例子是中金公司,主要依靠投行业务的中金公司在2004年获得了2.33亿元的净利润,稳固占据着行业排名第一的地位。对我国券商而言,在做大做强传统业务的同时,应该集中资源着力培养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业务。尤其是对我国的中小型券商而言更有重要意义,中小券商由于资本和营业网点的劣势是无法跟大型券商相抗衡的,但是中小券商可以发挥历史包袱轻和地理区域上的优势来开展竞争。在2004年的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当中,出现了华西证券、红塔证券、东吴证券和国元证券等4家区域性中小型券商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注重研发和风险防控研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券商永葆活力的保证。证券研发是券商各项业务深入发展的基石:在经纪业务方面,研发实力的加强是支撑经纪业务软扩张的基础;在承销业务方面,作为券商研究最基本内容的公司分析和定价,将直接关系到发行的成败;在自营业务方面,由于该项业务趋向理性化、规范化,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凸现;购并业务作为新的利润来源,行业研究特长将成为竞争要素。证券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资金实力竞争和业务竞争的背后就是人才的竞争,券商应该着力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储备制度的建设。
完善的风险机制建设和科学的组织结构重构是新时期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证。证券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证券市场市场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中,证券业再也不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行业,券商在其业务的不断创新和转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在制度上保证公司整体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在组织结构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券商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的是传统的集权式直线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管理层次众多,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运作效率。综合考虑业务流程再造和风险控制的建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业务开拓上的扁平化,而在业务风险监控上采取直线化结构。这样既避免了组织结构臃肿、信息传达不畅和成本过高的缺点,又利于从总体上监控公司的运行风险。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的,市场的初级阶段性质和投机气氛浓重,主要表现在旧有的模式是一种以量为主的盈利模式。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规范化,市场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式经营过渡到技术创新和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阶段,我国券商必须重视研究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从业务创新和制度变革上进行经营的战略调整,保证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3月30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