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浙江“科技丰收”意味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1:28 商务部网站

  从国家科技大奖看浙江科技发展新态势

  这是一则让浙江科技界为之振奋的消息: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仪式上,浙江省科研项目喜获“丰收”。

  在全国300项获奖成果中,浙江获奖成果为15项。其中,我省科研人员作为成果第一完
成单位的有14项,这是5年来我省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继去年之后再次“冲”进了全国第5。

  作为全国最高层面的科技创新擂台赛,浙江科技的“丰收”意味着什么?有关专家称,这意味着在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之后,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意味着,浙江科技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理应承载起我省百姓的更高期待。

  数量多,质量高

  浙江科技实现“双突破”

  “整体而言,浙江省实现了获取国家级科技大奖数量和质量上的‘双突破’。”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数量上,15个获奖项目为5年来之最;质量上,一举拿下2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也是5年来首次。

  专家表示,此次能拿到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属不易。据介绍,国家技术发明奖主要是奖励具有原创性,并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重大成果。由于要求“苛刻”,该奖一等奖曾经连续6年空缺,直至今年才由中南大学、西北工大的科研人员填补了一等奖的空白。我省两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也因此被专家评为“重量级”。

  一是由浙江理工大学张耀洲教授领衔、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0多位博士共同参与攻关的“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课题组,利用家蚕作为“加工厂”,在世界上首次制造出能口服的蛋白质类药物,解决了蛋白质口服药物这一世界性难题。

  运用这一技术,蚕宝宝不仅能够“吐出”美丽的丝,还能“吐出”基因良药。张耀洲教授说,由于人的肠道不吸收蛋白质大分子(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类药品一直是需要静脉注射的针剂,价格很高又很麻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开始试图生产出蛋白质类药品的口服药,但始终未能成功。以张耀洲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制造出能口服的蛋白质类药物。如今,这一研究成果还从实验室“走”了出来,大步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课题组生产出了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病人和艾滋病人放、化疗后产生的白细胞减少症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蛋白质类药物(瑞福康),并已被获准进入二期临床研究,即将上市。

  二是由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公司楼寿林等人完成的“JW低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这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一改我国在甲醇合成装置中长期依赖国外的状况,改变了我国现有甲醇合成装置存在的能量消耗高、规模小、投资大等缺陷,大大降低了物质、能量消耗。

  该技术及其成果,已经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获得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0余项发明专利,在全国最大煤化工企业哈尔滨气化厂等全国20多个省的200多家用户使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重应用,重开发

  服务社会凸现浙江科技优势

  在浙江巨人电梯集团,以往需要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一部电梯的设计方案,在运用了一项新技术之后,现在只需2到4个小时就能搞定。

  这正是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今天的获奖项目“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这一信息化技术成果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时间。

  “瞄准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需求,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浙江大学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谭建荣教授说,新产品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已成为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利的重要原因。国外设计一个机械新产品平均只需要3个星期,而我国则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为此,从2000年开始,谭建荣教授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同时,根据浙江企业实际,致力于提高新产品的设计能力,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仅仅因为这一技术,2003年一年“巨人”集团就新增产值5600万元。如今,这一技术已被宁波、湖州、绍兴、台州等地的20多家企业争相应用,大大促进了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像谭建荣教授一样,我省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将目光对准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此确立自己的研究选题。在此次获奖的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当中,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水稻研究所程式华研究员等人完成的“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在我省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750公斤,高产田块达818公斤的浙江水稻亩产最高记录,在省内外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012万亩,其中省内628万亩,已成为目前浙江省单季杂交稻主栽组合。

  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教授的“蚕丝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生产质量新技术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明出一种高温水蒸汽预处理技术和工艺,在蚕茧加工成生丝的过程中从此也就多了一道工序将待加工的蚕茧放在一定湿度和温度的水蒸汽里蒸一蒸,以此改变蚕茧的分子结构,从而大大改善了蚕茧的加工性能和蚕丝质量。如今,已有全国近四分之三的蚕丝生产企业应用了这项技术……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是奖励那些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浙江能获得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既表明了我省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更表明了我省科研人员服务浙江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新起点,新跨越

  基础研究期待新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获得的国家科技大奖数量一直稳定在10项左右,最近两年,更是连续“冲”进了全国前五。这意味着浙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然而,翻开今年国家科技奖的获奖目录,在代表基础研究水平的28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中,我省一个都没有。据了解,这已经是我省连续两年没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了。

  专家解释说,基础研究有自身的规律,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宜简单地拿两三年的获奖数量、获奖等级作比较,指望年年创纪录、拿大奖,这既不符合科研规律,也不利于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但是,提高浙江基础研究水平,现实而又迫切。因为,浙江科技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理应有更大的跨越;更因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使得人们对浙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

  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已经是第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了,一直在从事植物病毒与病毒病基础研究。他说,如果把科学研究比作一场足球赛,基础研究是后场,应用研究是中场,中后场加强了,才能为前场(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创造成功机会。如果没有病毒学理论的指导,又怎么会有病毒防治技术的提出,更何来病虫害防治技术呢?同样,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基础研究搞上去了,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才有希望。因为,基础研究领域一个点的突破,往往导致应用研究一个面的变革。

  对此,张耀洲教授深有体会。他说,我国是蚕桑大国,然而近几年来蚕桑业普遍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开展生物制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蚕桑资源,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无疑是一个新的选择。

  在本次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当中,40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人员占了一半以上。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在原始性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少基础研究项目都要经过数十年时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在这样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有关部门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也需要给青年科技人员以一个宽松的、鼓励创新的研究环境。(来源:《浙江日报》本报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周剑 赵昱)

  (信息来源:浙江经济信息网)(信息来源:浙江主站子站)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