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雪
在最近的新加坡国会辩论会中,总理李显龙举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例子,作为中小型企业的典范:当地超市癉菘(sheng siong)通过经营者的灵活变通和远见,在面对大企业竞争时屹立不倒。
癉菘能在零售业无情的竞争下脱颖而出,并非偶然。笔者认为,它与其经营者林福星的经营理念和受过华文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癉菘超市是家族企业。在1985年,林福星和兄弟姐妹买下一间业绩不佳的小超市,开始创业。经过20年的努力耕耘,目前癉菘在新加坡全国各处已拥有16间超市,员工有1800人,年营额达3亿新元。
以感恩心态对人
林福星是个很谦恭的人,他虽然宣称自己读书不多,可是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他不但对中国古代圣贤哲理认识深厚,而且出口成章,充满启发性。
癉菘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他认为这是因为公司在服务、价格、品质这三方面都取得口碑所致。他认为:“事在人为,事是死的,是人将它搞活。”
早年的华文教育背景,对他影响极深。他认为,受华文教育的人,头脑比较灵活,在管理方面则偏重“感性”。他个人尤其注重做人行事要抱有感恩之心,而且以此作为对待公司客户、供应商或员工的根本。
再者,西方管理以理性为主,因此那些表现达不到要求的员工,在西方管理下就会被淘汰。但在林福星的企业里,情形却并非一概如此。
像许许多多受华文教育的企业家一样,林福星十分好学。为了学习和吸取西方管理知识,他在几前前参加了美国SMI(美国成功激励学院)在新加坡的企业管理训练课程,从中学习到如何为企业设定远景、进行策划、组织团队等技巧。
重视企业文化
为了提升个人的修养,他积极加入由文化团体“喜跃生命”主办的课程。他认为,最理想的管理应该是东西方管理的互相配合和平衡。
癉松在管理方面的特色是重视企业文化。
首先,他的管理层强调:“顾客就是老板”,上自总裁,下至员工,如果不能有效的照顾到顾客的需求,他可以会被淘汰。因此,癉松上下的员工都认识到:“我们只有公司,只有个体的员工,没有老板”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其次,公司分店的管理人员都要为自己这家分店的业绩负责,而且公司也设定了透明的制度,让员工知道自己所属的分行每个月的业绩表现。
第三,公司相信:“先有人才后有店”,对于有潜能的员工,公司也愿意聘请专业培训公司如SMI来训练他们。
在管理员工方面,这家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一方面,它有明确的赏罚方式,每年评估员工四次。评估是决定员工升级、加薪和花红的标准。但和其他大公司不一样的是,癉菘非常注重员工个人的习惯、态度和团队精神。其次,公司希望每名员工都去做“一个令人喜欢的人”。
一般的说法是,企业始于人,也止于人,以这句话来形容癉松的崛起和成长,最恰当不过。林福星这20年来在推动家族企业时所抱持的正是一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的精神,而这是企业家不可或缺的。
秉持坚定的信念
林福星个人的信念是,“领导者正人必先正己”,而且坚信“世界上并没有心存侥幸而可以平步青云的人”。因此,成功只有不懈的努力,别无他法。他认为,一个不会管理自己的人,永远只会被人管。所以在“人”和“事”之间,先把人做好,事情也就自然会办好。
在新加坡,很多人都觉得华文难学。但是,通晓华文其实是一大优势。这个优势不只是会讲、会写,会跟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商人沟通,它还包含了当你面对最大挑战时,在面临逆境、绝境时,你所拥有的文化价值能发挥潜在的作用。
李显龙总理曾经对林福星说:“林老板的成功来得不易”。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几个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生存了下来,而且还一支独秀?
笔者相信,文化、信念和个人的价值观,最终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家成败的重要因素。笔者希望华校出身的企业家那种勤俭好学、重义讲信的优良素质,能继续在新加坡中小企业界大放光彩。
(作者为新加坡中小企业管理顾问)
《市场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二十四版)
|